特别收容基金会

天高居士

首页 >> 特别收容基金会 >> 特别收容基金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与妖怪的二三事征战乐园星际生存手册天灾第十年跟我去种田快穿:渣了黑化男主后我死遁了我不是真的想惹事啊快穿:女配,冷静点开局穿越末世,我赢麻了都市阴阳师(都市灵剑仙)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特别收容基金会 天高居士 - 特别收容基金会全文阅读 - 特别收容基金会txt下载 - 特别收容基金会最新章节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

第53章 二三站航天航空军事年刊2042\/7\/16-启航日特别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前言

出发啦

○ 主编 米女芽衣

八十年前的那个时代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时代,那年人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那一刻足够成为人类二十五万年历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1961年4月12日,随着东方一号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冉冉升空,尤里·加加林带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愿望进入太空,虽然只有短短1小时48分,但是却极大地鼓舞了世界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人类也就此进入了对自己的家乡——太阳系的探索之中。

太空中没有庇护着我们的天使和神只,基金会深知于此,为了赶上脚步,走在科学与探索的前沿。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越来越多的外太空异常的发现和国际趋势的推动下,基金会展现出了对群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制定一系列太空计划,密涅瓦计划、游隼计划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直至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后,Scp基金会便开始在月球建立区域,并开始做长期探索宇宙的工作,目标越来越远,步伐越来越大,在这期间基金会发现了许多异常,也收容了许多异常。

在得知人类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种族,异常也不仅仅存在于地球这颗平平无奇的星球上后,基金会便开始做起了更远的打算。太空竞赛结束后,基金会便联系世界各地的太空联合机构,着手于建立起一个能够监测整个太阳系的网络,此外基金会也开始向太阳系外的目标进发。二十一世纪初,这些工作都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进展缓慢,但无论如何我们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不过,随着21世纪20年代的到来,世界变了——接踵而至的战争、暴露于常态下的异常武器走私生意让基金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维持面纱协议是否仍然是优先级。基金会最终意识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充当一回人类的引航人,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毕竟在这么一颗行星上,随时都有可能出现K级情景毁灭整个人类文明。

监督者议会思考了数年之久,最终决定基金会将以半公开的形式登上历史的舞台,于是乎,基金会的科研前台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常态社会中扩散开来。至此基金会致力于探索更加辽阔的宇宙空间,人类的发射活动正以指数倍增长。

近些年,由于日益扩大的战争以及各国间的政治性太空竞赛,发射活动一度受到影响,不过总体趋势仍是向外发展的,很难想象未来五十年,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太阳系会变成什么样、人类文明会变成什么样!

在此刊汇编期间,基金会前台组织太空中心计划的远征-7型跨星系长程运载火箭升空,它载着七名基金会宇航员前往距离地球204光年外的娄宿二双星系统系执行任务,调查异常爆发事件。在此祝他们一路顺风,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在此向为基金会航天航空军事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士兵、宇航员、科研工作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最美好的前途进发。

娄宿二双星系统爆发事件

○ 赵启航 承龙 米女芽衣 基金会天文学部

AREA-cN-62&SItE-cN-23联合观察站

恒星名称 星等 绝对星等 赤经 赤纬 光谱类型 距离 视差

白羊座γ1 4.50(b-V:-0.03) 0.52 1h53m31.8s +19°17'37.7\" A1p-Si 204.36光年 0.01596

白羊座γ2 4.60(b-V:-0.03) 0.62 1h53m31.9s +19°17'45.2\" 1831~2035年观察数据同上年同上 204.36光年 0.01596

月面设施观测站于2035年8月观察到白羊座γ2亮度激增,肉眼可见,并在亮度激增的大约三十分内,设置于SItE-cN-23的中微子检测器检测出了持续的中微子流,康德计数器读数也出现异常波动,人类活动区域的太空站、卫星等均遭到宇宙射线不同程度的影响,白羊座γ2的亮度激增持续了约十五天,据推测已坍缩为晕族大质量致密天体,仍环绕于白羊座γ1附近,由于白羊座γ2质量大幅度减小,娄宿二双星系统的轨道将会缩小,最终会导致白羊座γ2与白羊座γ1相撞。除此之外,白羊座γ2的爆发导致其抛射出可观测面积约为2000AU的高休谟团状尘埃物质飘散于宇宙空间中,预计300年后撞击奥尔特云,残余的尘埃物质极有可能太阳系所处的位置引发“cK”级末日情景,悲观估计这些高休谟区域将覆盖太阳系大部分区域,并会持续存在数年时间直至其完全掠过太阳系,目前人类没有任何有效的对应措施,在三百年内离开太阳系为唯一做法。

根据1972年至-2031年间采集到的数据表明,白羊座γ2之前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超新星爆发的可能。目前可以肯定白羊座γ2的爆发绝不是自然原因导致,而是与该星域内潜在的高休谟区域有所联系,远征-7型调查团队将抵达该星域,在高休谟地带进行调查,收集数据,研究是否有地外文明介入的可能。

深空漫游者——“远征”型运载火箭平台

远征-7型是基金会于月球设施以及其附属站点于2038年建立的跨星系运载火箭,此次发射任务的目标是为了探索距离地球204.36光年外的娄宿二双星系统,并探索其异常爆发事件,七名宇航员组成的先驱者队伍于2041年7月16日升空,预计抵达时间2043年1月,目前这支探索队伍已安全抵达距离地球59.6光年的娄宿一并环绕娄宿一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勘测活动,一颗未被观察到的岩石行星被发现,为了纪念“远征-7”启航一周年,这颗新的岩石行星以“远征”型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命名。

远征型运载火箭诞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初用于向太阳系小行星带外发射卫星、空间站、补给物资以及一些大型设备,是基金会地外站点的顶梁柱,你几乎可以在每次密涅瓦发射计划下看到远征型运载火箭的踪迹。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随着基金会航天技术与超光速旅行技术的逐步发展,齐奥尔科夫斯基开始着手于对远征型运载火箭的改进工作,并于2004年5月研制出第一台可以间接达到宇宙第三速度的运载平台,其被命名为“漫游者计划”,既后来的远征-4型多功能运载火箭。

远征-4型使用固体燃料和核动力两套推进方案,在固体燃料燃烧殆尽后,燃料罐将从主体抛射,此时需要宇航员对运载火箭推进器进行操作,将通过人工或其搭载的航天飞船的机械臂将已经准备好的核燃料送入反应室,随后才能启用核动力推进,在没有外界引力因素的影响下,远征-4型的最大速度约为光速的千分之一,其速度仍有上升的空间。不过远征-4型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是核动力引擎的预备时间较长,且因为技术原因,难以实现自动化,因此远征-4必须搭载3~4名技术人员;二是当核动力推进时,受引力影响较大,在推进时也无法调整火箭的姿态,经常性地需要走走停停调整姿态和航向,这样会大程度减少火箭的寿命。

此后齐奥尔科夫斯基基于远征-4型火箭展开对矢量核动力推进器及其喷口开始研究,计划运用于最新的远征-5火箭中,不过最终齐奥尔科夫斯基本人最终否决了以核动力推进作为推进器的方案,原因很简单,人类的承受力是有极限的。

核动力飞船的速度很快,但要有过程,远征-4型完全可以在7个小时内加速到最大速度,但是这意味着飞船乘员将要承受令人难以想象的加速度,然后被压成一滩肉泥,因此远征-4的加速过程很缓和,需要将近1~2个月才能够加速到最大速度;未经训练的普通人只能承受6G的加速度,经过训练的宇航员大概可以承受10G的加速度但也承受不了多久,持续地承受如此大的加速度只会对人体造成无法逆转的损伤,因此,为了能让未来的人们能够进行舒适的太空旅行,齐奥尔科夫斯基开始寻找合适的推进方案。

朗式空间扭曲引擎是个不错的方案,在月球设施经过几次实验后,朗式空间扭曲引擎作为正式方案安装于远征-5、远征-6跨星系长程运载火箭上,2020年被大规模生产并使用,基金会也由此进入了对深空探索的黄金时期;不过朗式空间扭曲引擎也以其高故障率着称,为了不影响星际空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2035年后Scp基金会及其它使用该型运载火箭的前台公司开始减少对远征-5\/-6型火箭的使用。

远征-7型在吸取前两型的教训后,开始使用较为稳定的空间类异常作为生产工艺的一环制造相隔1普朗克标准长度的致密金属氢板,用于分离低于真空零点能的能量,使用这些能量可以让火箭表面可以扭曲空间,让空间在火箭表面滑行,该技术尚不成熟,“速度”略逊色于游隼计划中可以加速时间区域的“时间连续槽”飞船,但相比之下运征-7更为稳定,是进行长期太空探索的不二之选。

VSS-33,白羊座的“牧羊人”

此次远征-7型发射任务所搭载的航天飞船是由包括太空中心计划等十余个航天公司联合研制的VSS-33“牧羊人号”,研制该型号飞船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一台既能够让宇航员、太空技术工人、研究人员能够在恶劣深空环境下进行长期工作,也能进行星际航行的工作平台,使航天飞船在抵御高剂量辐射和高现实扭曲异常的同时,也需要为七名宇航员提供舒适的生存条件,以满足基金会前往白羊座娄宿二双星系统进行调查活动的需求。

VSS-33

VSS-33型太空飞船的前身为此前联合亚洲航天局总署(ASAG)、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美航天局总署(EASAG)联合研制的VSS-25\\27等型号的航天飞船,这类航天飞船主要运用于太阳系内的开拓活动,既可在太阳系内进行短程航行、牵引并处理废弃航天器、将自身作为太空站的一部分进行拓展,甚至可以搭载武器、轰击间谍卫星、小行星和暴露在真空中的设施等。由于日益增长的系外探索需求,V-25\/27型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基金会迫切需要一艘可以进行长期进行系外探索的航天飞船,由此VSS-33项目便开始定型并设计。

VSS-33飞船在原有的VSS-25\/27的设计上增大了船舱空间,增厚了船体厚度并使用能够加强整体结构的纳米机器人改进表面材料,船体中央设有一台朗-斯克兰顿稳定装置,由SRA装置轻量化改进而来,以此增大船舱内的可用空间,为了能够让航天员能够舒服地乘坐航天飞船,设计师对飞船内部空间进行了工程美学设计,航天飞船依照功能被按相对合适的比例划分为工作区、休息区、娱乐区等,心理咨询室被单独安置以解决航天员在漫长的旅途中可能出现的幽闭恐惧症、太空恐惧症、虚无主义思想等问题。船舱内被设计得尽可能地具有亲切感,比如随处可见的“上下”标志、相对地板安装于乘员上方的自然光灯具、能够播放于地球上各处自然环境保护区中录制的音频的录音机等。

VSS-33搭载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小型生态循环系统,该循环系统的调控由VSS-33内搭载的多用途AIc调控,AIc通过对航天飞船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与空气质量、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航天员的身体信息、饮食、排泄情况等数据进行计算,以此操控各项系统使飞船内生态循环系统达到稳定状态,该生态循环系统曾在2030年于月面设施进行为期6个月的全封闭测试,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此为VSS-33生态循环系统的最佳方案。

VSS-33“牧羊人号”前端连接有一架oSp“牧羊犬号”航天飞机,该型航天飞机有美国国家航天局基于oV-111“汤普尼斯”型航天飞机改进而来,最大载重2.5吨,可以进行类地行星探索,具有亚轨道飞行能力,机舱内部安装有四支遥控机械臂供乘员使用,可以进行抓取、切割、牵引、地质材料分析等工作。

“南天门-I型”地球同步轨道太空电梯

○ 若菜四季 基金会技术部门

“南天门-I型”太空电梯是由基金会前台组织“太空中心计划”同世界各国于印度尼西亚西里伯斯海海域共同建设起的一台实验型太空电梯,其立项于2031年,建成于2040年,并于2042年开展一期测试。“南天门-I型”太空电梯的建设目的是为了验证“太空电梯规模化建设”与“同步轨道火箭发射”的可行性,在完成共三期测试后,“南天门-I型”将在未来五年内正式投入使用。

“南天门-I型”太空电梯高约千米,主要由西里伯斯海海面上漂浮着的发射平台、固定于距离地面约1000千米处的激光供能平台、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太空站以及不计其数的纳米材料缆绳组成,从地表到太空的过程很简单。第一阶段:装备着火箭推进平台的运输舱室从地表发射,此时舱室内的乘员要承受9~10G的过载,直至舱室被推送上位于地表1000千米处的激光供能平台。第二阶段:火箭推进平台会从舱室下方脱离,顺着缆绳回到地表,可重复使用,而舱室会因为惯性继续上升,激光供能平台通过向平台底部发射大功率激光持续为其供能,使其被慢慢牵引至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太空中转站。

为了确保太空电梯能够正常且安全地运行,发射基站下方的深海中设有数个地热能发电站,以及一个用于应急的核电站,它们是太空电梯的心脏;而纳米材料缆线便是太空电梯的血管,它们由一根又一根碳原子长线打造而成,它们虽然比头发丝还细,但却拥有着200倍于钢铁的材料强度,它们连接着组成太空电梯的三个主要平台,既牵引运输仓,又向着三个平台输送电力,缆线外围覆盖着一层富有弹性且绝缘的有机材料保护层,可以抵御低速太空垃圾的碰撞。

由于太阳风、月球与太阳引力等因素的影响,为了防止太空电梯被拦腰折断,激光供能平台与太空中转站安装有姿态调整仪,当太空电梯上安装的传感器检测到了异常运动时,位于火箭推进平台中的计算机会进行辅助计算,调整太空电梯姿态,以防缆绳断裂。

在激光供能平台以上的区域,由于地球磁场减弱,宇宙射线将会成为技术人员的直接威胁,太空电梯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检修,检修时间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果选择加厚运输仓的厚度来抵御宇宙射线,虽然这是最简单的做法,但是这样会大幅度降低运输和检修效率,因此未来五年,科研人员得找出更合适的方案。

目前一个正在构想的方案是为太空电梯创造一个能够有效抵御太阳风的磁场,其方案是在太空电梯运输仓周围安装闭合线圈,使用缆线对其供能,直至其能够产生1.4特斯拉以上的的磁偶极场,这样运输仓能够携带一个可移动磁场在充满致命宇宙射线的区域进行人员活动,宇航员也不需要穿着笨重的防射线宇航服进行作业。

太空电梯的最顶端是Scp基金会于2031年建设起的国际太空站,“南天门-I型”太空电梯建设初期调整轨道至预定位置,用于牵引运输仓,现计划未来五年将国际太空站建成为一个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发射站,可以作为地月飞船的泊船处和轻型运输火箭的发射平台,也许,该平台能够减少太空探索的开支,并一定程度地提升效率。

百年前的奇妙幻想如今成为了现实,而接下来,迎接我们的可能就是太空电梯的批量化、规模化建设,当太空电梯成了航空航天业的主流,传统工质火箭也许会完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将突破地球重力的封锁,可以向更广袤的区域前进了!我们也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代,想象一下,地球赤道附近布满一座又一座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顶部的中转站被连接到一起,变成了一座环绕地球的太空城市!……未来总是这么令人憧憬,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亲眼见证人类启航离家的那天!

“蚂蚁”们的空想——地球防御体系

○ 胡谢祎 骆晨宇

地球防御体系的建立基于名为“海姆达尔计划”的应急计划行动,此体系的建立旨在预防、抵御地外智慧生命对人类文明的敌意性试探、征服、奴役甚至是灭绝行为。并结合“海姆达尔计划”分析出人类文明的可能结果,以此制定对策和应急计划。地球防御体系根据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发展趋势、基金会目前已知的对人类具有明显敌意的外星文明、外星异常以及包括基金会在内拥有异常科技的组织等情况提出,2025年Scp基金会同全球超自然联盟签订了关于地球防御体系的合作协议,双方开始着手建设这一体系。

地球防御体系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对太阳系外潜在威胁的防御体系:通过在太阳系内各处设置观察性站点、太空港对深空异常进行观测,随后派出一支或数支调查队员或机动特遣队队员乘坐“游隼计划”下的超光速航天器对深空异常进行接触,确认异常或外星文明是否对人类具有敌意,对于威胁性较低的目标,可以直接通过冥王星轨道外设置的奇术打击装置对目标直接打击,对于奥尔特云内部大威胁性目标,在监督者议会或108议会决议后,散布于奥尔特云区域内的星舰将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目标向太阳系推进。

在目标文明为银河系内文明的情况下,一项基于Scp-2047逆向工程技术将会启用,这项技术由目前与人类文明友好往来的pycole种族提供,允许地球与设定好的星系中的行星进行瞬时位置交换,以地球之外所有的地外站点为代价保住地球文明。在目标文明为银河系外文明的情况下,必要时Scp-2070将会启动,改变银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导致宇宙重构,以牺牲人类天文学为代价避免世界末日的降临。

第二部分,即应对太阳系内或以存在于太阳系内的异常以及外星文明的防御措施:Scp基金会与全球超自然联盟在太阳系内部设有一定规模的设施,除了用于收容、无效化异常外,它们随时可以对进入太阳系内的外星文明进行打击,虽说如此,但这些设施的数量远远不够,就目前的国际形势而言,基金会忙于处理各大战区的展示,对地外设施的建设活动开始放缓,目前负责地外设施建设活动的主要为建立在月球表面的Area-32、Area-cN-62、Area-cN-64等设施,由于“密涅瓦”发射计划日益减少,设施间补给线越来越长,基金会陷入了航天后勤工作难以展开的窘境中,不得不依靠全球超自然联盟才能勉强建立起第二道防线,因此第二道防线双方均倾向于毁灭已经进入太阳系内部的异常。至于本已存在于太阳系内一段时间且已确认其对地球文明具有高度敌意,意图摧毁人类的异常,就比如下文将会提到的Scp-2399,基金会也倾向于将其无效化,再根据情况解明其携带的异常科技,化为己有,以此巩固草草建成的第二道防线。

近几年来,为了未来的太空战争乃至星际战争,双方在二十一世纪初便开始致力于组建太空军队,但也仅仅是针对类地行星区域内的防御,能力极为有限,长远看来,想要组建一支有效防卫太阳系内异常以及外星文明的军事力量需要举全球之力,显然目前的国际形势不利于国家间的团结合作,因此基金会对人类于外星文明这场非对称对抗的战争倾向于尽量逃避,不直接与其对抗;全球超自然联盟则希望能通过使用足够强大的异常武器直接与外星文明进行对抗。

第三道防线,即地球本身,根据基金会建立的这一个多世纪的收容数据来分析,人类文明似乎无时不刻处于即将毁灭的地步,日益增长的Scp项目只会让Scp基金会的收容工作越来越困难,若Keter级收容物仍以2042年初的速率增长的话,很快基金会将没有足够的运营能力收容如此多的高危项目,因此对Scp项目的收容工作需要被区别对待,尝试无效化高危异常,减轻基金会的负担。对于已经降临地球并开始对人类的灭绝、奴役计划的外星文明,基金会和全球超自然联盟将同其他有意击退外星文明的国家、组织进行抵抗,Scp-2000、Scp“团结号”将成为最后措施,地外设施将保留人类文明的火种。

就目前情况而言,基金会对地球防御体系的建设持悲观态度,在人类与其他外星文明的战争为可避免的前提下,基金会致力与与外星文明进行沟通交流,并尝试分析外星文明试图摧毁人类文明的原因,但这不代表基金会会因此屈服,基金会手中仍有隐藏着的底牌。

基金会和Goc对“故障中的毁灭者”的无效化计划

Scp-2399是一组位于木星大气层内的复杂机械结构,据推测为来自距离太阳系约三百光万年的“三角座”星系的大型飞船,且已确认其对地球具有高度敌意,三角座星系与地球科技相差甚远,目前几乎无任何有效手段能够彻底摧毁Scp-2399,由于近几年的太空活动日益频繁,小行星带外成为主要的垦荒地带,为了防止引起公众恐慌,并解决长期运行Scp-2399收容程序的高开支问题,基金会决定无效化Scp-2399,并同全球超自然联盟讨论无效化对策。

针对Scp-2399的收容措施起草于1974年,其方案大致为向木星发射一定数量的电磁干扰卫星,从而屏蔽Scp-2399向其母星返回的信号,由于Scp-2399被木星引力捕获无法挣脱,此方案便成了最合理的收容方案,该方案于1981年正式执行,电磁干扰卫星于1985年7月全部就位,正式投入收容工作。在“边观察、边收容”约两年,Scp-2399的更多异常性质和功能被发现,其具有无限能量供应,电磁护盾,物质分解武器,自我修复的功能,Scp-2399会释放类似无人机的机械结构进行巡航,它们会自动修复船体、拣拾Scp-2399的碎片甚至破坏位于木星轨道上的电磁干扰卫星,因此用于收容措施的卫星需要每隔几年甚至几个月进行替换,基金会意识到该收容方案无法长时间收容Scp-2399,船体的完全修复只是时间问题。为了消除Scp-2399带来的隐患,基金会发起了退伍兵协议,协议的内容相当简单粗暴,大致是联合45个国家的核弹制作出一颗也许能够对Scp-2399造成伤害的Emp武器,将它运送到大红斑中,在Scp-2399的附近引爆,进行一次碰运气的尝试。这颗Emp炸弹于2014年年末运输到小行星带附近,由于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的影响,计划延误了一段时间,最后炸弹于2015年引爆,正如预料的那样,Scp-2399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修复过程暂时终止。

近几年,随着基金会的电磁干扰手段的升级,Scp-2399的收容措施得到进一步增强,基金会也同Goc在木星大红斑以及Scp-2399附近设置了多处掩盖设施和驱逐卫星,防止民用飞行器观测Scp-2399,负责执行无效化Scp-2399任务的地方便位于其中一处掩盖设施——位于木星环中的“格韦尔”多用途空间站,这里长期驻扎着基金会和Goc的宇航员以及科研人员,是基金会在外太阳系的重要科研基地,该太空站与大红斑同步运动,目的是为了观察Scp-2399发射反物质的情况,同时监听其发出的信号。

无效化Scp-2399的第一步:仍是制造一颗和二三十年前那样当量的Emp炸弹,但这次的目标不是船体本身,而是在Scp-2399附近巡逻的八爪型机器人,Emp炸弹能让这些机器人停止工作一段时间,且受到Emp影响后,Scp-2399也会停止自检,此时,由基金会和Goc的一支约20名宇航员组成的先遣部队将会从一处设在木星大气层附近的牵引型飞船向Scp-2399前进。

第二步:当先遣部队到达Scp-2399附近时,尝试将牵引飞船安置于Scp-2399上方,该过程中先遣队员不能使用无线电交流,他们需要将牵引飞船固定在Scp-2399上,随后先遣队员通过牵引飞船上的逃生舱撤离。

最后一步:启动牵引飞船,将Scp-2399推向木星深处,随后启动位于木星轨道附近的电磁干扰卫星,即使不能摧毁Scp-2399,也能够摧毁其用于自我修复的八爪无人机,在确认Scp-2399不再向外发出信号时,准备好的“诱饵”无人机将被安置于Scp-2399原来的位置,发射已经过经过解密的地球坐标的电磁信号,向三角座星系指示目标星球已摧毁。

不过该方案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便是牵引飞船的推进器,目前基金会使用的牵引飞船的推进方式多为朗氏空间扭曲引擎-固体燃料推进,前者可能会破坏现实结构,后者几乎无法推动Scp-2399,因此基金会需要一套合适的推进方案,核动力引擎也许是一套可行的方案,但目前可控型核聚变的研究目前只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尚不能牵引Scp-2399这样巨大的物体,因此基金会需要时间研究出一套适合该方案的推进器。

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是,Scp-2399虽然使用电磁波进行通讯,但是其母星位于地球三百万光年外,而电磁波的传到那里再回来就需要六百万年!已知监听站可以监听到向三角座星系发射的电磁波,那么据推测太阳系内也许有一处或多处由Scp-2399设置时空异常结构,Scp-2399便可以通过向这些结构向他们的母星系进行通讯,如果要设置诱饵,便需要找到这些异常时空结构的位置,这些结构可能相当微小,在太阳系中找到这样一个空间异常无异于大海捞针。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位不怀好意的天外来客如同埋在前进路上的一颗炸弹。面对“故障中的毁灭者”,我们必须孤注一掷,未来像Scp-2399这样的障碍只会越来越多,而我们只能靠自己。

“太空垃圾”,宇宙探索事业的隐性威胁

○ 潘长峻 茹科夫斯基(化名)

从人类步入太空时代至今,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发射活动共2.1万余次1,在这些发射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在地球轨道上产生太空垃圾,它们中的大部分会永远漂浮在地球轨道上,威胁着地球轨道附近的卫星和太空站。

目前太空垃圾共有三大类:第一类为立体型太空垃圾,多为废弃的火箭级、报废卫星和其他体积较大的设备整体等,这类太空垃圾具有回收价值,同时也很好处理,只需要调整其轨道让它们坠入地球大气层中便可以销毁这些大型太空垃圾,它们通常散乱地分布在轨道附近,也几乎不会对人造卫星和空间站造成威胁。

第二类为碎片型太空垃圾,也是三类太空垃圾中威胁性最大的一种,通常由火箭爆炸后的残骸、卫星残骸、小型设备碎片等组成,以其数量多、速度快、破坏性强等众多因素使得世界各国不得不想方设法寻找能够处理这些小东西的方法。

麦哲伦号航天飞机预览

据基金会天文学部和月面站点的相关部门的统计,排除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射任务,目前地球周围有约3.7万吨太空垃圾,按往年全球发射任务的频率推算,这个数据会以每年4~7%的速率增长,太空垃圾的数量和密度会持续增长,当其达到地球低轨道的“临界值”时,这些太空垃圾会相互碰撞,从而产生更多碎片,这将会导致低轨道附近的太空站、卫星的摧毁,同时也会对地面的发射任务造成重大隐患;人类第一起因太空垃圾导致的发射任务失败事件是发生在2027年的“麦哲伦”号航天飞机事故,“麦哲伦”号在准备变轨进入预定轨道时遭遇了一场高速碎片流的撞击,最后导致航天飞机推进器故障、表面隔热瓦损毁,4名宇航员丢失了性命;同样基金会也发生过类似案例,就比如分别于2031年、2034年被太空垃圾撞毁的密涅瓦-22、密涅瓦31运输火箭以及最严重的,发生在2037年的“太空隼”号超光速飞船事件。

目前有几种方案来处理这些烦人的垃圾碎片,第一种是不对这些垃圾进行处理,通过一些手段将这些碎片型的太空垃圾推送上更高的轨道,从而减小太空垃圾的数量和密度;第二种是使用一种船头为漏斗形的牵引太空船,吸入这些碎屑进行重回收,或者将这些吸入的碎屑“包装”起来,直接丢入地球大气层中;第三种是向低轨道发射特制卫星,这类卫星会向周为发生一种可以黏附这些碎屑的黏合剂,卫星通过把上块的推力沿缆索张力的方向施加到立体太空垃圾上,可把整个黏合剂向正确的方向移动,获得外的惯性冲动来简化运动,使其坠入大气层燃烧殆尽,Scp基金会科技半月刊刊登过一起针对该方案的研究,Scp-447-1可能会作为原料之一掺入黏合剂中,使其具有更高的粘合性。

第三类为现实异常型太空垃圾,主要来自Scp基金会和Goc的超光速飞船事故中。早期双方对外太阳系的探索任务中常常依赖于朗氏空间扭曲引擎,而这台引擎因为其高故障性,常常导致一些不可预料的事件发生。上面提到的“太空隼”事件便是标志性事件之一,那次事故中朗氏空间扭曲引擎因为吸入了太空垃圾碎片爆炸,导致低轨道附近出现了半径约17公里的高休谟区域,进而导致那年基金会在地球轨道附近发现的异常事件、异常物品比往年要多1.5倍,这种情况较为严重,因此近几年基金会太空相关部门正着手向低轨道发射搭载有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的卫星,从而修补这些破损的区域,一些发生在低轨道可能会引起公众关注的异常事件将以太阳风暴、宇宙射线影响等缘故进行解释。

从长远来看,现有的技术也需要改良,为了减少太空垃圾的数量,世界各国开始积极使用可回收的火箭推进器,并尝试使用不易形成碎片的材料建造火箭和航天飞机,基金会也正着手研制新一代的超光速推进器,减小异常对太空空间的影响,总而言之,对“太空垃圾”,必须治标又治本,才能给予人类一个干净、安全的生存空间!

“韦衡”系统已初步完成海试

○ 闻人帆 基金会海军部

近日,“远溯”aic衍生系统“韦衡”在基金会海军部所属舰船“归人”号上完成海试。测试结果显示“韦衡”系统可以增加对应位置船体结构强化奇术符文40%的效果并将其维持9分33秒,同时可以关联内部奇术维稳系统保持舰船被侦测性与整体强度的均衡,以避免高速行使时突然对符文进行强化使船体结构撕裂。

正在接受改造的“归人”号,认知危害已过滤

“韦衡”系统由闻人帆博士及其团队以“远溯”系统为蓝本开发,为适应舰载与个别地区的特殊海况,删减了“远溯”系统部分功能的同时大幅增强其适应性。“韦衡”系统位于舰体中部的前垂井中,后垂井则为“韦衡”与其他舰载奇术系统的备份。由部署于水线以下的特殊反应堆为其提供能源,同时该反应堆也为奇术维稳系统供能。在“归人”号为搭载该系统而进行改造时增强了垂井周围的水平装甲与竖直主装带,同时于主装与垂井外裹装甲之间设置了延时间隔以使敌弹于间隔中引爆,减少对系统的伤害。同时“归人”号上额外部署了装备便携式斯特拉顿现实稳定锚的损害管制小组与一支安保小队用于对“韦衡”系统的维护,这两支小队与其余奇术系统的损害管制小组于前后垂井之间的损管室随时待命。

“韦衡”系统理论上可以学习目前基金会海军部任何用于舰船增幅的奇术符文编写方式,并通过实时改写编辑舰载奇术符文的方式以大幅提升该类型符文的效果,该符文也会因能源不足而失去效果。由于目前奇术供能设施的限制,理论上只能强化符文效果10分钟左右。在强化结束后“韦衡”系统会自动将奇术符文编辑退回为原符文,并维持原符文的效果。若持续为强化进行供能,则强化结束后即使“韦衡”系统将奇术符文编辑回原符文,该符文的对应效果也会由于能源不足而失去效果,在后备能源启动前基金会舰船将与普通军舰无异。因此,合理使用该系统将成为海军部舰长的必修课。

“韦衡”系统目前仍在完善中,在对符文进行强化过程中对应的奇术符文会剧烈发光同时释放热量,在目视距离上使舰船更加容易被发现。同时“韦衡”系统会对直接暴露于其下的人类产生影响,损管与安保小组在进入竖井时应佩戴认知危害过滤面罩。而这样的特性也让该系统在安装时更加困难。由于系统的体积过大,使“归人”号的舰舯外凸而大幅影响其适航性,目前新式的动力系统增强符文正在开发中。同时“韦衡”系统在研发过程中的初始阶段产生了初步意识,道德伦理委员会正密切关注此事,同时若发现“韦衡”系统出现异常,“远溯”系统将立刻接入并对“韦衡”进行覆写,覆写协议将在道德伦理委员会认为“韦衡”系统恢复安全后解除。

“归人”号同时也对动力系统增幅符文与对海侦测增幅符文进行了测试,由于此类奇术符文相比船体结构强化奇术符文更加复杂而大幅增加了“韦衡”系统的反应时间,目前新一轮的研究已经开始,主要方向是加快“韦衡”的响应速度并进一步完善安全协议,在论证与测试均结束后,海军部所属的军舰将陆续搭载该系统,以进一步增强战斗能力与适应性。

“归人”号作为海军部测试各种新式装备的驱逐舰,自入役以来,已经圆满完成测试任务13次,推动了海军部军舰的更新迭代。在“韦衡”系统测试结束后,“归人”号将回到o5指挥部直属舰队的战斗序列,后续装备的测试任务将由同属于o5指挥部直属舰队的姊妹舰“千年觥”号2接替。

安德森的杰作,“白腿小隼”纳米机器人

○ 黄磊 陈瑞 刘乡龙

“白腿小隼”型纳米机器人是安德森机器人公司基于“红腿小隼”系列生命强化单元中使用的纳米机器人改进而来的新产品,该产品在外形设计以及功用性方面进行了优化,使其可以在更多领域中发挥作用。

“白腿小隼”医疗型纳米机器人仅4nm大小,安装有6支由碳原子组成的机械臂,形似蜘蛛,可以撕裂或修复细胞,也可以进行靶向送药;主体由dNA分子、微型芯片和极为复杂的微型结构组成,依靠生物能驱动,也可以通过微波为其供能,在主控计算机的辅助下,“白腿小隼”可以对原子逐个进行操作,修复损伤的dNA,也可以通过自行解体直接修复已经断裂的dNA分子;同样,它也能够强化人体结构,轻易地修复人体损伤,甚至是脑部损伤,这些纳米机器人可以通过机械臂连接到一起,组成一个微小的计算机阵列,它们也可以充当与人工智能与网络的接口,“白腿小隼”将可以很好地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电子显微镜下的“白腿小隼”集团

“白腿小隼”工业型机器人大小同医疗型相当,不过安装有更多、结构强度更高的机械臂,使其能够牵引相对原子质量更大的原子,主体中的dNA被替换为耐热、抗辐射的外壳,使其能够在温度为3500摄氏度、辐射剂量为850戈瑞的环境下正常工作。这些工业纳米机器人也可以通过“纳米车床”编织原子来制作纳米材料,其本身也可以充当纳米材料涂抹在材料表面,广泛运用于重工业、原子工业、航天航空工业,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让安德森机器人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截至至2040年,安德森机器人公司增设约40家分公司,为世界各大航天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其中也包括基金会的前台组织。基金会将暂时与安德森机器人公司达成一致,进行技术上的合作。

基于“白腿小隼”工业型,基金会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将其投入军工业生产中;对于传统的武器装备,“白腿小隼”能够改善材料、工艺、控制系统、导弹制导系统、主要军事设施运输以及储存方式,也可以作为第五代、第六代隐身战斗机蒙皮的红外隐身涂层材料和雷达反射面的涂层。

经过改进的“白腿小隼”本身即可作为武器,安德森机器人公司曾为mc&d研制一款基于“猎隼”系列仿生人的概念产品,该型号仿生人的人造血液中含有大量“白腿小隼”纳米机器人,可以通过皮肤直接接触或纳米针管直接穿刺使纳米机器人进入目标人物体内,这些纳米机器人由“猎隼”仿生人直接操控,可以携带致命病毒、细菌、化学药剂进入目标体内杀死目标,也可以通过破坏目标dNA结构、溶解皮肤、肌肉组织、捣毁神经系统等残忍方式杀死目标。

2035年8月,由医用纳米机器人引起的数起非意外死亡事件造成公众恐慌,医疗纳米机器人行业遭到重大打击。从2035年12月起,为了预防以纳米机器人为作为武器而导致的恐怖袭击事件,联合国通过了《禁止纳米机器人及基因打击武器的发展、生产以及储存相关武器的公约》(convention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Stockpiling of Nanorobots and Genetic Strike weapons),针对纳米机器人的管控力度开始加强,即便如此,与纳米武器相关的恐怖袭击未见减少,目前除了找出这些用于恐怖袭击的纳米武器的主控单元并将其摧毁外,尚未有其他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这把双刃剑,我们需要合理运用,结合各领域技术,使其能够尽早进入大众生活,造福人类。

“空天行动-2042”常态扞卫倡议联盟联合军事演习

○ 陈莫 米女芽衣 基金会武装部队宣传部

本报基金会武装部队宣传部7月1日电 记者米女芽衣、二三站武装部门主管陈莫、记者陈建军报道:“空天行动-2042”常态扞卫倡议联盟联合军事演习开幕式2日上午于公定阿瑟克拉克轨道——印度洋东海海域举行。

盛夏之时,基金会海军部队同其盟友舰船聚集于格雷特海峡,整装待发;而在距离他们公里的上空,三个由Scp基金会太空部队和全球超自然联盟空间部队混编而成的近轨道作战连于北京时间8时上午抵达位于印度洋上空的“进取号”和“远视号”国际太空站,成功与地面部队取得联系,随时可以准备演习。

上午10时许,基金会武装部队中亚战区司令员吉尔达·班内奇、基金会海军部印度洋战区总司令切维尔·奥伯特于基金会驱逐舰“地平线号”致辞,并宣布演习开始。班内奇在致辞中说到:“在当今这个时代,维护常态的稳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此次演习不仅是对那些想要破坏常态稳定的个人、组织的强有力的警告,也彰显着基金会官兵同盟友建设全球防卫战略的决心。此次演习将演练新的“太空-天空-陆地-海洋”立体空间联合作战方法,我们坚信通过各联盟参演官兵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完成任务,取得演习的成功。”

演习导演兼全球超自然联盟中亚战区参谋长朱振逸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演习重点为实践‘空天一体化’战略思路,证明太空在未来战场上的重要性以及验证太空作战的可行性,此次演习将考验太空部队与空军、地面部队的联合作战能力以及各方新式装备的作战能力。”

此次“空天行动-2042”联合军事演习的主题为“常态扞卫倡议联盟在威胁性异常突破收容、大型异常恐怖组织临近印度洋附近区域时,各联盟成员筹备并实施反恐、重收容行动。”具体划分为两个阶段:7月2日至3日为战役筹划阶段,7月4日至5日为战役实施阶段。

4日凌晨4时,随着“地平线号”发布指令,实弹演习正式开始,联盟航母战斗群与孟加拉湾驶向安达曼海,舰载机编队飞向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对岛屿上设置的目标标靶进行打击,攻击盘旋于岛屿上的SU-30靶机,随后,位于克拉克轨道上的太空部队对岛屿附近进行监视。在获取火力优势与信息优势,海军陆战队登陆目标岛屿,对岛上恐怖分子设施肃清,步战车和步兵在布满模拟雷区的岛屿上协同攻击,排雷,为大部队除障。

4日12时,模拟高休谟指数异常被设置于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各处,太空部队在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计数器探测到这些异常后,搭载着SRA装置的AGm-191“朗基努斯”长距离制导导弹的高速战斗轰炸机立即升空,此前登录于岛屿上的收容专家和反应部队也随指示前往目标处,在抑制目标现实扭曲能力后,于下午17时将模拟异常重收容。

5日上午7时,既定任务全部完成,Scp基金会同全球超自然联盟展开特殊主题演习,上午9时据导演部设置后,主题设为“全球超自然联盟在基金会为敌对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的进攻性军事行动。”正午12时,基金会太空部队与全球超自然联盟太空部队于太空轨道交战,争夺被设置为热点区域的“远视号”国际太空站,数个标靶卫星被设置于“远视号”附近,充当间谍卫星和通讯卫星。

13时,全球超自然联盟太空部队攻夺基金会太空站的行动陷入僵持状态、间谍卫星被击落的情况下,全球超自然联盟海空军立即向基金会模拟司令部所在的十度海峡发起全面进攻,双方“伤亡惨重”。

15时,在全球超自然联盟海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所有舰载机挂弹出动直击已经失去大部分对空力量的模拟基金会司令部;最终以基金会太空部队重新夺回“远视号”国际太空站并模拟发射天对地高能投射武器告终,演习最终以双方的平局落幕。“空天行动2042”常态扞卫倡议联盟联合演练圆满结束。

演习闭幕式上,演习基金会方导演查莱恩致辞说道:“经过此次演习与Goc等各方部队的切磋,能够给予各部队尤其是太空部队一次相当宝贵的作战经验,为之后的太空作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未来太空战争,“星球大战”离我们还远吗?

说起太空战争,也许大部分人都会想到那些科幻小说、电影故事中的情节:士兵驾驶着发射激光的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遨游,与敌人在陨石间缠斗的浪漫故事……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太空战争早已打响,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浪漫。

冷战初期,美苏双方就想方设法抢先开拓太空这第四战场,研究太空武器,基金会也打算深入太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随着空间军事化的急速发展,未来战争发展至外太空已是必然结果,从空间上来看,在外太空可以高效地获取各种信息,在轨道上保持长期作战能力,也可以通过在卫星上部署武器,对敌人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天对地的支援型太空战争是那时的主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为1990年8月2日的海湾战争,共有70多颗用于各种用途的人造卫星投入战争,协助海陆空部队联合进攻。

除了提供情报外,一些卫星可以对地面施行打击:Goc太空部队曾于1998年发射了一颗试验用“木锥-x”对地武器,起初用于对付高威胁性、容易突破收容的Scp项目,以及基金会的机密设施,而后因为维护成本高、目标明显、没有战略价值等因素于2021年进行拆除工作,被推入大气层销毁。此外基金会太空署(FSA)也在近地轨道设置设置功能类似的高能同步联合投射装置,可以从近地轨道向地面发射洲际导弹、特制钨合金长杆等直接杀伤地面目标,用于打击大型舰艇和重要设施。

基金会同世界各国主要采用的是天对地软攻击战略。目前负责运行这些太空雷达、人造探测卫星的等重要设施几乎全位于地球上,可以使用软杀伤手段,比如电磁、辐射干扰与反干扰、电磁屏蔽和反屏蔽等攻击手段,阻断这些设施与通讯卫星之间的交流,让对手致盲,从而夺得先机。

太空中的间谍卫星就如同无耻的偷窥者,为了对付偷窥者,有人曾提出在卫星轨道附近布设“太空地雷”,摧毁间谍卫星和电子干扰卫星;也有提议发射一颗或数颗携带炸药的卫星,通过调整轨道摧毁敌方的卫星侦察网;基金会也曾基于xF-33研制了具有对近地轨道卫星打击能力的战斗机,该战斗机可搭载2枚ASm-7“云霄”空对天反辐射导弹,该武器于2042-“空天行动”联合军事演习中首次亮相,并击毁了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两颗标靶卫星。

基金会以及Goc的多种陆基平台也具有地对天直接打击能力,除已服役的GSbm-1\/-2等对天弹道导弹外,还具有未知数量的激光武器平台。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基金会便开始研制这类定向能武器,通过产生高度聚焦和精确定向的激光的装置瘫痪卫星上的电子元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星球大战计划”,基金会得到了来自美国政府的一部分拨款,研制了一系列用于太空战争的多用途武器,长期的实验和军事演习证明了这些武器在未来战场上的作用。

能够长久运营的太空基地与航天飞船也许会成为未来战争的潮流,像太空港、月球设施这类基地将会在不久的将来遍布人类的活动地区,为满足各自的战略需求,就不得不去对这些基地进行攻击破坏,因此太空中的单兵装备也是基金会技术部门研究的热点之一,未来宇航员士兵的宇航服不仅得抗辐射,也要有足够的防护去抵御高速破片、子弹的攻击,使用的武器需要发射膛速更高的子弹,或者使用便携式的激光发射器,这样便可以在相当远的敌方直接攻击敌方的基地。航天飞船上可搭载人员和武器,像海盗般劫掠并破坏敌方的基地,并且航天飞船不受重力、空气阻力的影响,因此具有高机动性,也许未来中的太空战争会演变成形似海战、空战结合的作战方式,这意味需要新的武器、新的雷达系统和新的指挥体系才能适应未来的太空战争——结合太空、电、磁一体化的太空战争。

天-空-地 协同打击

基本参数

乘员数 1人

长度 25.5米

翼展 13.7米

高度 6.38米

机翼面积 79.1平方米

空重 21~22吨

最大起飞重量 40~41吨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 尚未公开

最大作战高度 约米

航程 3000公里

作战半径 800公里

翼载荷 尚未公开

推重比 约2.5

限制过载 -7.5\/+15.4G

动力系统

发动机 2 x AtE-4000后燃器涡轮喷射发动机

推力 未公开

武器系统

外挂载点 共4个,可挂载空对空导弹,副油箱,电子战或无人机控制站吊舱

机腹弹舱 可挂载6枚主动寻的导弹,或2枚长距离导弹

侧置弹舱 可挂载2枚红外格斗导弹

激光器 1门500kw弹匣式激光器

xF-41“斑头雁”是由基金会前台各航空公司、军火商联合研制的一款高空隐身战斗机,主要用于对高空高速目标与近轨道目标的打击,目前装备于基金会中亚、东亚战区。首飞于2034年。

xF-41的前身为xF-33“灰麻雀”截击机,在此基础上改进了机翼布局、进气结构和蒙皮材料,配备有功能更强大的数字电子设备,使其能够在恶劣天气下高效工作,目前以生产300余架,并以相当出色的实战成绩证明了xF-41的价值。

相较于xF-33,xF-41安装有新式的AtE-4000后燃器涡轮喷射发动机,推力矢量技术使其发动机喷口能够全向偏转14±度,新式高强度材料使喷口寿命提升,有更高的机动性和挂载能力。

xF-41机身为半硬壳式结构,机体结构材料主要由16%的铝合金材料、40%的钛合金材料、27%的复合材料以及17%的其他材料构成,为了隐身性能,航空公司对整体锻造工艺进行改良,使机体表面的开口大幅度减少。

xF-41搭载的雷达为多功能主动相位阵列雷达,能够在敌方未察觉的情况下瞄准安装有雷达预警系统和和电子干扰系统的敌机,飞行员座舱内的自动仪表设备包括1台大型液晶显示器和辅助起飞着陆系统,舱内进行了精简化设计,机体搭载的计算机可以辅助飞行员进行半主动导弹制导,雷达对抗以及电子战对抗等,经xF-41的智能飞行姿态调整系统(IFAAS)将实时记录飞行员的状态,调整飞行姿态并辅助飞行员驾驶。

作为具有超视距打击能力的战斗机,为了容纳长度更长、体积更大的导弹,机体进行了进一步加长,可挂载2枚ASm-7“云霄”空对天半主动反辐射导弹或6枚AIm-211L主动寻的导弹,额外的两个侧挂载点可挂载2枚格斗弹,此外xF-41还安装有一门高能激光武器平台,在xF-41位于米的高空中时可以灼烧攻击位于近轨道上的人造卫星,也可以拦截高速飞行的导弹,IFAAS配和xF-41火控系统对目标进行瞄准,使机头始终指向目标,从而对目标造成持续破坏。

xF-41试飞员“777”飞行中队队长刘程采访(节选)

采访人:23站宣传部 米女芽衣

受访者:“777”飞行中队队长 刘程

xF-41共进行过三次试飞,您能简单谈谈这三次试飞的经历和感受吗?

哦,好的。我是2034年那会接到的xF-41初型号试飞任务,那个时候还叫xF-33大机体改装什么什么方案。然后,大概是那年八月份,在接受了一个多月的操作培训和模拟驾驶,十月初才开始正式试飞,试飞地在新加坡附近,天气还不错,在地勤检查完毕后起飞测试开始。

驾驶舱空间很大,面前有一块很大的液晶显示屏,触屏的,功能很齐全,除了发动引擎外的一切操作基本可以通过这台显示屏满足,显示屏下面就是一堆仪表,然后是手动的武器保险什么的,由于该机型还处在试验阶段,操纵杆使用的还是xF-33的老型号,握着还算舒服。

在首次试飞后我得出的结论是:xF-41相较于xF-33有着更高的速度、方便的襟翼系统和非常出色的爬升能力,驾驶舱视野良好,缺点则是继承了xF-33的机动性,回转时间长,低空高速飞行时机体剧烈震颤等问题,机头有点难下压。失速和失速过载性能较为普通。

那么在第一次试飞中xF-41原型机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点?

让我眼前一亮的xF-41搭载的辅助起飞着陆系统,会根据地面高度控制襟翼和起落架,飞机上搭载的计算机会根据跑道位置对机身的姿态进行调整好让你平稳降落,不过,需要一台…两台性能更好的引擎,在自动降落过程中我明显感到需要手动调整航向,在加上机头难下压,第一次试飞的降落不是特别完美,感觉起落架几乎都要折断了。

第二次试飞是在次年六月份,xF-41换装了新引擎和新的航电设备之后进行的,相较于前一个型号的xF-41,很明显能感受到起飞距离缩短了,速度更快,机动性更高,长时间的超音速巡航似乎并没有对机身造成什么影响,在试飞结束前还进行了几次实验,分别测试在机体被导弹击中导致左发、右发熄火时xF-41搭载的IFAAS对机体姿态的处理能力,这个东西简单来说就是当飞机失控时,这个系统将会接替驾驶员的控制,自动改出,即使在飞机失速自旋、飞行员失去意识时,它也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一系列操作自动改出。

关于这个IFAAS系统,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35年的第三次试飞,那时xF-41差不多已经和现在一样了,用上了隐身涂层和新式武器,那时我才知道这玩意是飞到高空中打击卫星的,机腹舱前安装有一门弹匣式激光束发射器,那次需要我飞往将近八万英尺的高空进行射击任务,在地面观察站和近地轨道间谍卫星的引导下,我通过观瞄装置锁定目标,随后IFAAS系统结合光电、火控系统进行自动瞄准,机头自动上抬并开火,整个过程几乎脱离了我的控制,目标很快被摧毁。

相较于激光武器,您对xF-41可挂载的其他空对空武器有何看法?

对于空对空武器,2035年6月测试报告中展示了xF-41A2对4架靶机的命中和毁伤情况。在攻击从轨道母机释放的xF-38d装甲靶机时, 在相对速度接近35马赫的情况下,在20千米距离上以50%威力开火,命中贯穿了等效490毫米高质量RhA的防护层,最终击落靶机。当与相同靶机同向运动(靶机从上方2千米自后向前超过战机)时则取得了更好的战果。

同时也不难发现,ASm-7导弹在攻击高速再入靶机时相对激光武器有明显劣势。两架xF-41A2在与目标以25马赫相对速度相向运动时,在130千米距离分两次发射了共计4枚ASm-7b2\/t1导弹。命中情况是一发脱靶,一枚被靶机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提前诱爆,两枚命中并摧毁靶机。但考虑到射程、成本和安全性,以导弹为主要武器的空对天截击平台仍有相当优势。总而言之,xF-41在面对高空高速目标以及近轨道目标有着明显优势。

半岛局势风云突变 全面战争一触即发

○ 三澄光希 Logic(化名) 基金会内卫总署

Scp基金会Jp分部及Scp基金会内卫总署2042年7月16日电 自2035年的“第二次恒州事件”后,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不断加剧。2040年,在朝鲜政府宣布将宣布独立的汶山、金华及巨津三地收入版图中后,韩国军方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夺回失去的地区。但令世人大为吃惊的是,朝军将大量地区拱手相让进行游击作战,使韩美联军在该区域的治安战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不得不多次增兵。两年多来,双方发动的多轮异常武器袭击导致韩朝接壤地区过千人死亡,超过2万人流离失所。3个月前,基金会名下的多个韩国分部站点遭到不明武装人员袭击,其中贮藏的各类异常遭到抢掠。为解决这一问题,内卫总署的多支小队被部署至韩国-朝鲜一带进行调查。除莫比乌斯-5小队成功从前线撤回外,其余小队不断离奇的失踪与阵亡。这使基金会开始从旗下的R.K.S雇佣兵团抽调部队派往韩国、俄罗斯与日本的多个前线指挥基地,同时将异常应对战舰“极光号”从北冰洋区域下调前往韩国。今日,伴随着绿麻雀基金会再一次发动全球规模的恐怖袭击,朝鲜部队开始同时从前线发动反攻,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了韩国的第一道防线,直逼首尔。首尔究竟会面临怎么样的命运,让我们拭目以待。

R.K.S雇佣兵团正在向韩国部署,图中为其先头空降部队

各大组织的动向

安德森机器人与基金会与全超联签署和平协定,为基金会在全球,尤其是韩国前线的站点与部队提供安保与战斗机器人,补充韩国因人口超老龄化导致的人员不足。目前投入使用的主要为ESc-117型机器人。这型机器人由小队中指挥官外骨骼所附带的AIc进行操纵,必要时可以由操作员进行远程调控。其主要装备为一支使用.338弹药的U101-mK7轻机枪与附带在后背上的GSh-35 40毫米多用途榴弹发射器。

全超联远东分部在35年的事件后已开始向韩国派遣维和部队,以保障必要资产与其职员的安全,并一再强调其中立立场。随着战争烈度的升级,全超联是否会全面介入这场战争值得我们关注。

混沌分裂者的动向尤其值得注意,由于近年来我方与混沌分裂者的关系持续恶化与其情报工作保密的加强,我们尚未确定其在此次事件中的参与程度。但对此心知肚明的多位基金会武装部队与R.K.S雇佣兵团指挥官均表示,这件事背后一定有混沌分裂者的深入参与。

值得注意的异常武器

在这场地区的局部冲突中,交战双方都使用了从各类渠道获得的超大量的异常武器以求对敌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双方的战争机器都已面目全非:在山脊线上,前一秒荒芜的山地突然长出成片密林;特种机降部队带着各类武器将敌人化成碎肉与粘液;导弹弹头中装载的不再是炸药,而是欲肉感染物和武器化模因触媒……

这场战争再一次塑造了我们对战争的认知,大量杀伤性异常武器的投入使得士兵的生命宛如落叶般凋谢。而大量“天赋异禀”者在战场上的出现更进一步地左右着战局的发展。与那些死在异常手中的士兵相比,被枪杀、被炮击致死的人们无疑是幸运的。

莫比乌斯-5小队由前哨站点Site-Ko-17撤回

对此,基金会、全超联及地平线倡议联合多个国家,积极商讨全球异常武器的全面禁用与管理,并起草了《防止异常武器扩散条约(pwNt)》(paranormal weapon Nonproliferation treaty),我们迫切地希望这一条约可以得到完全地签署、监管与实施,减少人们在异常武器威压下受到的苦难,也防止异常恐怖主义的滋生。

巴尔干区域冲突仍在继续

○ 米女芽衣 马尔科维奇 Scp基金会bcmS分部及其宣传部

Scp基金会bcmS分部前线记者马尔科维奇2041年1月2日电,自1999年以来,巴尔干半岛紧张局势在这四十多年来从未缓解,日益激烈。两个多月来,多轮异常恐怖组织袭击导致巴尔干地区近千人死亡,巴尔干半岛地区各国基础设置、军事设施、高流量公众地区、以及bcmS分部基金会站点成为恐怖袭击下的主要打击目标,波黑、黑山、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将军队战备状态提升至最高等级,基金会bcmS分部紧急调回已退伍的基金会士兵,加强bcmS分部各地区基金会站点的防御。基金会EN分部、RU分部等也开始向巴尔干地区加强兵力部署,镇压恐怖势力活动。

时至41年6月巴尔干地区的地域冲突因政治原因演化为军事冲突,6月6日,据基金会指挥部命令,先遣部队从地中海向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进发,撤出最近的bcmS分部的非战斗人员,并开始针对改地域存在的混沌分裂者等异常恐怖组织的军事势力进行特别军事行动。6月21日,局势因塞尔维亚与科索沃之间的军事冲突进一步加剧,基金会地面部队行动受阻。

6月底,混沌分裂者战斗轰炸机编队突袭基金会bcmS分部设置于塞尔维亚武契特尔恩的临时设施,该设施是为了临时接纳来自bcmS分部各地区非武装人员而设立的,据估计约300余人死亡,近千人受伤,混沌分裂者对基金会设施的打击持续数月之久。

7月,基金会指挥部在与各分部协商后,向巴尔干地区增派3个防空旅,同时调用EN、It、dE分部站点的服务器用于使用电子指挥官,以减缓基金会多线作战的压力。11月巴尔干以南地区的bcmS分部成员基本全部撤离,其余bcmS战斗人员协同基金会武装人员以及当地政府继续镇压巴尔干区域内的异常恐怖组织。

9月,bcmS分部第一、第二航空团于巴尔干半岛中部与混沌分裂者空中势力交战,从塞尔维亚边境突破,协同地面部队收复塞尔维亚境内的基金会设施,直至41年10月底,电子指挥官以协助基金会武装部队收复巴尔干地区以南的绝大部分基金会设施。

41年底,巴尔干地区国家冲突仍持续不断,越来越多的平民流离失所,失去生命。为稳定区域局势,地面部队暂时停止对巴尔干以北区域的进一步攻势。Goc部队进入巴尔干半岛稳定各国局势,基金会武装部队暂时休整,期间混沌分裂者空中势力多次进入基金会武装部队活动区域、补给线空域进行骚扰、轰炸活动,42年1月1日巴尔干地区再增设一个防空旅,位于东欧的基金会航空团也被调遣至该区域搜索并摧毁混沌分裂者的空中力量。

42年年初,局势再一次扩大,混沌分裂者势力频繁骚扰位于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地区的设施站点,试图扩大基金会武装部队的战线;同时,巴尔干半岛区域国家内的异常恐怖组织仍在暗潮涌动,恐怖袭击日益频繁,基金会bcmS分部武装人员开始维护治安,直至42年4月,巴尔干地区国家在联合国和全球超自然联盟的共同提议下停火,在当地全球超自然联盟部队的协助下治理各国自身的异常恐怖袭击。

基金会bcmS分部武装部队司令部司令员斯托扬诺维奇在2042年6月23日对全球超自然联盟108议会的致电中提出:“想要完全清理巴尔干地区的异常恐怖袭击,就必然要先处理巴尔干地区国家之间的矛盾;同样,这里的基金会设施也需要特别保护,防止它们被炸毁或陷入敌人之手,我们得联合起来加强巴尔干地区的空中管制,不能让混沌分裂者有可乘之机,不能让四十多年前的悲剧重演。”

基金会指挥体系的中枢神经——FJwcS系统

Scp基金会武装部队大部分战区目前采用的指挥系统是FJwcS(基金会联合作战系统)系统,其结合基金会联合战争系统、基金会联合战区级模拟系统、联合冲突战术仿真系统以及基金会电子战体系(原为可扩展电子战术系统)、可拓展防空系统等系统,通过建模技术,即时推演演算技术、具有学习性的作战计算模型、包括基金会成立以来发生的所有战争的作战数据库等创造综合运算仿真环境,方便各大战区指挥官进行推演,从沙盘上取胜,进而在战争中取胜。

FJwcS支持海、陆、空、天3多军种联合作战推演,能够模拟基金会同一个或多个假想敌进行多方互动对抗,2004年实现了web功能,2016年同美国国防部的JtLS采用了相同的多级全球格栅地形系统,全面实现对地面部队于空中部队的指令任务,2017年全面结合信息系统,增添了对导弹作战、核战争、化学作战、特种部队作战、电子战等情景模拟,该系统可用于模拟应急计划和联合战略分析、评估以及制定,指挥官通过兵力部署、兵力武器配置以及作战单元结构等,判断作战情况以进行行动。此系统于基金会指挥系统上的运用对2020年后几场基金会介入的军事事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FJwcS系统还有一套JwS子系统,是一套用于进行联合作战分析的模拟系统。其能够模拟真实战场中c4ISR系统功能、战区后勤以及战役作战的系统。c4KISR,既c4: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K:杀伤,I:情报,S:电子监视,R:侦察,是现代自动化指挥系统的总称,也是现代军事指挥体系的神经中枢。结合c4ISR系统,在具有战争战役模拟推演的同时,亦可以投入实战。2025年,在对FJwcS进行进一步升级后,“电子指挥官”渐渐登上舞台,起初“电子指挥官”是在模拟战场上与真人指挥官进行训练型切磋的对手,只会按着预定算法进行推演,随着基金会AIc技术的进步,“电子指挥官”开始作为电子军事模拟演习的对手与真人指挥官交战。“电子指挥官”能过通过FJwcS系统中的仿真时间、仿真布长、天气系统、战场态势等进行分析,并布置行动,在不需要接收真人指挥官的推演信息下,“电子指挥官”会对真人指挥官未来可能做出的调遣进行计算,并得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如果“电子指挥官”能得到越多越详细的信息,那么它就能够与真人指挥官不相上下。

电子指挥官对于对于兵力兵器状态等信息的采集至关重要,与作战行动的调遣直接相关,有包括机动、展开、攻击、防御、侦察、被侦察、隐蔽、通讯、干扰、被干扰、装备毁伤情况等等类型,部分比如干扰与毁伤可以不同程度分类4。也要根据单位是否能继续作战而判定,比如雷达站被反辐射导弹击毁,状态由变为完全损伤,在附近没有雷达工兵的情况下,该雷达战不能再投入使用,电子指挥官会选择不再继续使用该雷达站或尝试调遣雷达工兵前去修理。

“电子指挥官”首次运用于实战便是在不久前的巴尔干半岛冲突,在基金会武装部队指挥力量缺乏的情况下,基金会指挥部决定通过调用附近分部服务器来支持“电子指挥官”的分析运算,并通过天基侦察、空中侦察等方式获取信息,上传给位于基金会指挥部的电子指挥官,随后电子指挥官通过分析基金会武装部队面前状况开始发布命令进行行动,数个月的特别军事行动的战果证明了电子指挥官在未来战场上的可行性,预计未来数月,巴尔干半岛的绝大部分军事行动将由基金会电子指挥官调遣。

电子指挥官的电子战专业行动模型

“电子指挥官”对于电子战专业行动,在裁决数据表十分复杂或数据量十分巨大,设计与构建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采用基金会电子战体系中的预设模型和公式进行计算。按目标、作战行动分类,电子战模型分为以下7大类。

(1)雷达侦察作用距离计算5

利用该雷达侦察作用距离计算公式,可模拟雷达设备对超高空、高空、中空、低空、掠地掠海等高度,大、中、小、微等不同体积的目标的侦察距离。

计最大侦察距离为Rmax,经验公式如下:

(1)

R4max=pRG2Rλ2δmnLRxLRrμ(4π)3(pr\/N)(kt0bRFn)

对于地面、机载、舰载、天基雷达探测范围的目标,能在该雷达设施平台的侦察基础数据表中根据数据模型、雷达与目标间从侦察概率,通过与随机数生成器生成的数进行对比,裁定结果。

(2)雷达对抗侦察作用距离计算

雷达对抗侦察机对雷达的最大侦察距离满足以下经验公式:

(2)

R2rmax=prGtrGrtλ2(4π)3prminL

(3)支援式雷达干扰效能计算

在远程支援干扰的情况下,雷达目标有效探测距离R满足以下公式:

(3)

prJSpr=pJpR?GJGR?bRbJ?R4R2J?LJLRx?4πδ?pamn?Ls

在其他条件下,如有源压制性干扰条件下,雷达一次扫描发现目标有概率公式模型,在此不再一一展示。

(4)自卫式雷达干扰效能计算

与支援式雷达干扰效能计算公式模型基本相同,自卫式雷达为主瓣干扰,因此在计算干扰功率时,无需对雷达天线的平均副瓣电平Ls进行修正。

(5)通讯最大距离计算

最大通讯距离Rmax满足以下经验公式:

(4)

Rmax=λ4π(ptGtqrtpr.min)1\/2

通过该数学公式模型,可计算通讯设备最远的无线电通讯距离。

(6)通讯干扰效能计算

通讯干扰压制系数Kj满足以下经验公式:6

(5)

Kj(e)=prjprδiiipe=e=pjGjrGrjYjbrjLcrpcGcrGrcLjr

(7)雷达无源干扰效能计算

发射箔条为一种有效的无源干扰手段。当电磁波通过散射的箔条时,在箔条间的散射可以衰减电磁波,从而干扰雷达,可通过箔条对电磁波的衰减作用计算从而对干扰效能进行计算。

设无干扰时雷达作用距离为R0,在无源干扰时,雷达作用距离R满足以下公式。

(6)

R\/R0=(p\/p0)1\/4=exp(?0.085λ2?nˉˉˉ?x)

电子指挥官与可拓展防空系统

可拓展防空系统也为电子指挥官在战场上进行电子战模拟的一部分,该系统最初用于给航空团、防空团等部队进行模拟实战训练,三十年来进行了多次更新换代,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

该系统改进于美军广义防空仿真系统(EAdSIm)、俄罗斯联邦防空模拟系统(RASIm)。可模拟导弹战、防空战、空战、太空领域作战等作战情景,可以进行多阵营模拟对抗,Scp基金会与全球超自然联盟时常通过该系统进行联合线上演习,将对方立为各自的假想敌,在模拟战争中相互学习,从模拟战争中汲取经验,并使用双方作战数据进一步完善模拟系统。

该系统基于c4KISR系统,构建了该防空系统所需的一系列除陆战以外的仿真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对c4KISR系统下的作战效能、作战力量任务分析、作战方案、作战网络化体系等进行分析,使用仿真时间、天气、随机事件等因素对战场进行演算。

如图,此为可拓展防空系统模拟出的作战情景,同心圆中央为一架F-16战斗机,其挂载有AIm-9红外制导空空导弹、AIm-7d“麻雀”半主动连续波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篮圈为AIm-7d的有效杀伤直径,约24千米、红圈为AIm-9的有效杀伤直径,约6~8千米,绿线为F-16的飞行轨迹。

当然,在真实的模拟系统情景推演时,这些装备的详细数据、方位、高度等信息,在另外的模拟器加持下,系统可以做到三维模拟战争情景,以模拟更加详细的作战情景。

此时两架未知机型敌机在F-16的前方,雷达已探测到敌机,两架敌机被友方系统判断为bandit,可以直接交战,一架敌机正朝F-16飞去,而另一架朝相对与地图右方飞去,在一般作战情景下,当被判断为bandit的敌机进入F-16所携带的最远射程的武器的杀伤范围内,F-16立即开火,击落敌机。

让我们转换一下阵营,假定系统模拟的敌机为mig-29,仅挂载一枚R60,由于没有有效的攻击手段,在反雷达发出锁定警告时,飞行员选择规避导弹,向与导弹来袭方向垂直的范围飞行,边抛射箔条边做回避机动,导弹制导受到无源干扰。mig-29躲开AIm-7的攻击。

此外我们添设一个情景,将刚刚向地图右方飞去的未知机型设定为SU-39对地攻击机,现在飞行员收到情报,某地某处有敌人的一做雷达设施,正是这座雷达设施导致两机动向被发现。现设SU-39目前所处的坐标为靶眼(bulleye),在靶眼315方位,以SU-39下方地面为参考10公里处发现敌方雷达站,在截获雷达站发出的雷达波后,SU-39立即向目标发射一枚制导导弹。

此时位于靶眼30方位,8公里方向出现了敌人的防空团,在雷达站的协助下,防空团确定了敌机位置,发射防空导弹。

很好,现在我们边模拟了这么一场简单的遭遇战,电子指挥官便是通过战场即时情景模拟来创造这样一个虚拟战场,通过上述提到的各类系统对真实战场进行推演,并推演出利益最大的方案,然后指挥官对前线部队进行调遣,巴尔干半岛一战后,基金会便开始重视“电子指挥官”的建设工作,未来,电子指挥官将会成为基金会指挥体系中的重要存在。

白令斯克特别行政区的天空扞卫者

○ 阿列克谢(化名) 爱慕织姬 (化名)卡尔雷泽 基金会联络处以及宣传部

白令斯克特别行政区为第二勘察加半岛附近一处异常空间中的城市,这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9年,在这么一座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的行政区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武装力量。在91年与俄罗斯联邦的边界冲突中,面对使用复制奇术装置进入白令斯克的俄罗斯空天军,白令斯克行政区政府紧急成立一支航空团,这些航空团主要由经验丰富的前苏联战斗机飞行员、民航飞行员、预备役宇航员等人员组成,他们驾驶着为数不多的战斗机与敌人交战,成功地击退了空天军的进攻行动。91年一战后,行政区政府意识到了空军建设的重要性,于是将原先的一支航空团扩编为三支,三支航空团分别以前苏联三个设计局的名称命名,以此表现白令斯克人民对航空事业工作者们最崇高的敬意。

其实早在航空团成立之初便被称作“苏霍伊”航空团,原因是因为91年战争中白令斯克拥有的战斗机型号几乎全为苏霍伊设计局设计的SU-27战斗机,此外还有少量的mIG-29甚至mIG-21投入参与了91年冲突事件。在三支航空团建成时,作战能力最为出色的便是3011部队-苏霍伊航空团。

3011部队在战后仍主要使用SU-27战斗机,在2000年后,白令斯克航空苏霍伊设计局便开始陆陆续续基于俄罗斯空天军所有的苏霍伊机型进行改进,装备于3011部队,SU-30E截击机(电子作战型)、SU-34A战斗轰炸机作为主力逐渐替换SU-27战斗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白令斯克航空设计总局为适应未来的航空作战,开始建设空军现代化体系,为抓紧时间设计新一代隐身战斗机,白令斯克航空苏霍伊设计局根据已有的t-50设计方案为3011设计隐身战斗机,2009年试飞成功,此后又进行了多次改进和飞行试验,该型号隐身战斗机最终于2025年实现生产,编号为SU-57S隐身战斗机,相较于俄罗斯空天军装备的SU-57机型,SU-57S因为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新材料的运用使其具有更强的隐身性能。

另外,在2010年白令斯克苏霍伊设计局接受了SU-47机型项目的后续改进工作,设计方案最初名为t-40,在该型号机体的设计中工程师投入了强度更高的新型复合材料,保留原有的前掠翼布局,新材料的运用可以使机翼在承受巨大扭力的同时,也能使机翼保持最小的形变。2030年的白令斯克航展上,试飞完成的t-40正式亮相,并同7架SU-30E编队飞行,2033年,经该进的t-40机型被重新编号为SU-47S,装备于3011部队。

3021部队,又名米高扬航空团。在部队成立之初,米高扬航空团与苏霍伊航空团装备了同样的SU-27战斗机。2000年装备于米高扬航空团的mIG-29以及部分SU-27被替换为mIG-31A。2003年,为了响应空军现代化建设方案,白令斯克米高扬设计局开始进行对新一代隐身战斗机的设计工作。

白令斯克米高扬设计局于2004重启对mIG-1.44项目的研制工作,联合白令斯克苏霍伊、伊尔库特、图波列夫设计局联合研制一款运用等离子隐身技术的隐身战斗机,项目研制持续了几十年,设计在等离子隐身技术方面上陷入了瓶颈。在此期间白令斯克米高扬设计局以mIG-1.44试验方案的改进型翼身一体机体,结合前苏联雅科夫列夫设计局为Yak-141设计的R-79型推力矢量升力\/巡航涡扇发动机研制出了t-44试验机,该机型于2025年正式装备于3021部队,正式编号为mIG-141,以此纪念因苏联解体而终止的Yak-141计划。

直至2035年,mIG-1.44等离子隐身技术才实现突破,新研制的R-1.44型等离子发生器被安装于mIG-1.44试验机上。该发生器可以通过在机体周围形成等离子云来避免电磁波探测,从而达到隐身目的。最终mIG-1.44试验机于2042年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日正式列装于3021部队,编号正式更改为mIG-144。

3031部队,又名雅科夫列夫“图拉”航空团。该航空团建立初衷与前两支航空团不同,该航空团主要由前苏联试飞员、飞行教官和飞行学员组成,该航空团主要进行对试验机型的试飞以及飞行员的培训工作,上文提到的t-40、t-44、t-50以及mIG-1.44等试验机都是由3031部队的试飞员进行试飞的。

近几年来,雅科夫列夫航空团开始转型,以适应未来空战的作战需求。2036年,雅科夫列夫航空团将一批由AI辅助的改进机型投入使用,一方面这些机型可以充当教练机,辅助学员学习,另一方面,该类机型可投入实战,辅助飞行员进行索敌、战场态势分析、进攻决策等,做到了真正的“人机一体”。该类型飞行员AI的技术由白令斯克雅科夫列夫设计局提供,最初用于民航的自动驾驶,虽然该设计局已不再进行军用飞机设计,但仍然为3031部队提供了一系列可以用于战斗机上的飞行员辅助AI。

据相关报道称,3031部队还有一支能够直接驾驶战斗机的AIc中队,通过白令斯克特别行政区内的oГАc网络连接,有着高效的作战能力,被称为“白令斯克幽灵”-0号中队,它们能更快地对战场态势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还能够承受人类无法承受的过载,使它们能做出夸张的机动,因此在近距离作战中,这支部队将成为敌人的噩梦。

基金会的军用无人机平台

○ 汪琪瑞 许诺 米女芽衣 基金会武装部队宣传部

无人机作战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起初军用无人机与侦察机的用途相似,即前往最危险的战场,为前线指挥官搜寻任务目标、实时传递战场图像。在伊拉克战争中,Rq-2型固定翼无人侦察机为美海军陆战队提供的相当有效的侦察情报。这类侦察型无人机通常安装有一套轻量化的、清晰的图像传感器,使指挥官能够通过彩色电视获取更清晰的图像,配套的红外夜视仪使无人机能够在夜间执行侦察任务,从此开始,无人机开始渐渐步入现代战争,并成为现代信息化战争体系的一部分。比较典型的为1995年服役于美国空军的mq-1型固定翼无人机,该型号的无人机集“侦察”与“打击”于一体,可挂载两枚AGm-114“地狱火”空对地导弹前往战场进行侦察,搜索并摧毁高价值目标,在打空导弹后,仍可以继续在战场上执行侦察任务。

2015年,基金会开始着手于建设一套适用于基金会武装部队的无人机作战体系,并在之后的四五年后陆续批量采购了Rq系列、ch系列、orlan系列无人机,在数次军事演习的实践后,Scp基金会便开始着手于设计一套适用于未来战场的无人机系统。2035年左右,几套基金会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平台陆续亮相,并在未来三年内逐渐装备于各军区基金会武装部队。

pE“义眼”系列无人机为基金会自主研制的第一批查打一体无人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pE-7,续航时间达64小时,最大巡航速度210千米每小时,配备了一套高精度光电系统和新型合成孔径雷达,高灵敏度传感器、高清摄像机、最新的激光指示测距装置、电子对抗作战装置、运动目标指示器使其具有全天候侦察作战能力,pE-7有效载荷约400千克,可挂载两枚xAGm-90型激光制导导弹。与pE-7配套的为地面控制站平台,乘员由无人机飞行员、操作手、联络员组成,通过地面控制站上的天线操控无人机的行动,地面控制站中的控制台屏幕可以实时显示pE-7输出的图像,控制站结合可拓展防空系统,无人机小队可以进行实时战场态势分析,与地面部队协同作战。

bN“刺刀”系列无人机为基金会研制的一款自杀式无人机平台,系列代表的无人机为bN-1“三棱刺”型自杀无人机。其设计型号xbN-1最初为“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的仿制版本,相较于“柳叶刀”正式的bN-1进行了一系列改进。bN-1有更大的装药量和更长的巡航能力,传感器和光电设备被安装于战斗部前侧,整个bN-1机体相当于一根安装有动力装置和机翼的发射筒,在制导末期,bN-1已经指向目标时,机体将发射携带的tV制导导弹,直接攻击目标。bN-1无人机只需要一名操纵员,通过一个便携式操控平台对“三棱刺”进行操控,该无人机携带的导弹战斗部为串联战斗部,在性能测试中击穿了等效厚度100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在装甲表面安装有反应装甲的情况下,串联战斗部仍能击穿650毫米左右的均质钢装甲。

GFc“幽灵隼”系列无人机是基金会为实践未来信息作战体系研制的试验机型,其平台参考了Rq-170隐身无人机以及ch-100隐身无人机的设计,采用飞翼式气动布局、机体上方进气道设计,具有电子战作战能力,无人机内安装有一台为GFc系列无人机专门设计的涡扇发动机,该无人机具有亚音速巡航能力,通常为集群作战。在GFc系列无人机亚音速飞行时,雷达特征于基金会主力隐身战斗机舍施尔mK.3相似。GFc系列无人机会截获并搜集火控雷达的信息,从而获取敌方布防情报;同时该系列无人机也可以伪装成基金会战斗机编队,误导敌防空部队,使其位置暴露并协同其他部队摧毁目标。

未来,蜂群无人机群也许会成为未来无人机作战的趋势,无人机将变得原来越小,设备越来越精密,笨重且容易成为敌优先攻击目标的无人机控制站可能会演变成小型的遥控器,甚至可以使用AIc对无人机蜂群进行指挥,对多个特定目标进行侦察打击,目前基金会推出了pSb-1\/-2“强击蜂”操作系统——一台搭载着蜂群无人机作战的AIc装置吊舱,在挂载于基金会空军战斗机上时,可支持每名飞行员同时操控15~30台无人机,各无人机可以通过pSb系统分配多种任务,也支持同时进行多次任务,目前该系统在基金会空军内部只进行了少量装备,随时可以投入作战。

东南亚的无形黑手

○ 韦思宇 阮明治 Scp基金会VN分部及其宣传部

Scp基金会VN分部及东南亚武装部队前线记者阮明治2042年2月4日电,自东南亚联合体(SAU)成立以来的十五年间,东南亚北部各地的混沌分裂者与绿麻雀基金会等组织发起的军事活动在东南亚各国政府与基金会的联合整治下日益衰减。从2025年“绣花针”专项打击行动开始至今,东南亚各国开始逐渐重视对异常武器走私生意的处理工作,截至2042年3月,东南亚基金会武装部队及基金会相关部门于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收缴异常武器物品313.7万吨,异常人形武器3470余个,异常动物武器余只,摧毁异常武器生产工厂141家,整治与异常武器黑色产业链相关企业300家。东南亚联合体越方代表主席兼基金会VN分部代表阮文武在第十一届常态扞卫倡议联盟会议上致辞道:“东南亚人民与滥用异常武器和其背后的始作俑者的斗争仍未停歇,在接下来几十年里我们将会对这条黑色产业链继续重拳出击,防止其死灰复燃,东南亚各国需要各尽自己的义务,防止异常武器流向其他国家。”

据有关资料记载,东南亚地区的异常武器贸易最早可追溯至1961年至1989年间的两次发生于越南的战争。1961年5月14日,美国政府派遣一支由100名特战队队员以及20名神秘学、异常科学、模因学顾问秘密前往越南北部,试图渗透至越南北部对北部主要的工业设施和高密度居住区进行破环。1965年6月,在美国军队正式对越南人民军作战之时,又投入2000名经过训练的南越武装份子进入越南北部,协助美军在北越建立异常武器工厂,试图从内部瓦解越南人民军,截至1975年4月30日美军完全撤离西贡时,共有约21座具有完整生产流程的异常武器制造工厂已建成.1976年,Scp基金会VN分部接替了部分异常武器制造工厂,并改造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站点,由于当时基金会VN分部能力有限,部分工厂被政府、位于越南境内的GoI以及不明身份的个人占有了剩余的异常武器生产工厂,由此越南境内的异常武器走私规模开始扩大,1976年至1979年间,约有20万吨各类性质的异常武器被运输至东南亚各地。在1979年至1989年的老山轮战中,越南人民军曾向北部使用过现实扭曲武器以及模因武器,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基金会VN分部和基金会cN分部开始联合,对越南境内存在的异常武器生产链进行调查和打击。

在将近二十多年的沉寂后,东南亚地带的异常武器贸易因为混沌分裂者在此地的发展而卷土重来,2015年至2023年期间,在混沌分裂者的扶持下,东南亚各国开始成立对立于政府的武装部队,战火很快席卷整个东南亚。与此同时混沌分裂者依靠着异常武器生产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并通过东南亚向四面八方各个国家存在的混沌分裂者势力源源不断提供该类武器,近至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远至澳大利亚、北美洲国家和南美洲国家,世界各国开始陷入异常武器恐慌。

2023年7月5日,以越南北部六省组成的北部武装力量发动七月攻势,对越南人民军发动进攻,越南首都河内被包围,因北部武装在河内包围战中使用了异常武器,基金会方面向越南派出部分武装力量和调查小队,协助越分基金会调查异常武器的来处。

2024年4月初至2025年2月中旬,北部武装已控制越南北部大部分区域,绕过首都河内直接推进至顺化省附近,北部越南人民军被包围,只得通过岘港市等港口接收内部越南人民军的物资补给。基金会在越南的异常武器调查活动陷入窘境。3月底基金会武装部队正式从越南北部湾突击,并协助位于顺化省的越南人民军向前推进,在6天的不断进攻下,基金会机动部队率先抵达河内,并击退北部叛军,协助越南人民军收复河内,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又接连收复位于越南北部的6个大省,越南动荡局势基本平定。此期间基金会开展“绣花针”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位于东南亚各国境内可能存在的异常武器生产工厂和中转设施。

2027年,东南亚联合体成立,基金会武装部队在东南亚战场上的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并在这之后的十五年间致力于对东南亚境内异常恐怖组织的军事打击活动,同时基金会开始在印度洋地带建设印度洋战区海军部,加强管制海上走私活动。并在周围几十个国家的主要运载港口中增设斯克兰顿现实稳定锚和其配套的康德计数器,基金会前台组织成员也潜伏于海关人员中,预防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

东南亚猎豹——大车体方案199型

基本参数

战斗全重 59吨

单位功率 24kw\/t

车长(炮向前) 9.860m

车宽(带裙甲) 3.700m

车高(带天线) 2.911m

火线高 2.010m

车底前后距地高 0.540m\/0.490m

履带宽 635mm

公路最大速度 82km\/h

越野最大速度 64km\/h

最大速度加速时间 8s

燃料量 约1200L

公路最大行程 约580km

潜渡深 约4.30m

攀垂直墙高 约1.2m

越壕宽 约3m

最小转弯半径 原地

电气系统电压 约24V

动力系统

型号 动力测试方案199型

类型 涡轮增压中冷发动机

传动装置型号 传动测试方案199型

类型 液力机械

转向装置类型 液力-液压复合装置\/无极变速器

装甲以及武器系统

装甲结构类型 间隙内填充复合装甲

防护装置 三防装置\/自动灭火抑爆装置

机枪 7.62毫米同轴机枪

自动武器站 7.62毫米转轮机枪\/12.7毫米重机枪\/20毫米速射机炮\/40毫米榴弹发射器

主炮 大车体测试型125毫米滑膛炮

其他 2x8具烟幕弹发射器、2x24枚主动拦截炸药

炮弹基数 40枚

弹种 FtA-100型穿甲弹\/FtA-137破甲弹\/Fth-o型杀爆弹

炮塔驱动方式 电液驱动

火炮俯仰范围 -11°\/+24°

火炮最大回转速度 53°\/s

车长超越控制 有

主动防护 “蜂巢”主动防御系统:由自动光电干扰系统、激光预警系统、防激光烟幕抛射系统、拦截系统等系统组成。

装填机 半自动吊轨式装填机

大车体199型主战坦克是由基金会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2032年11月底,在统一了设计理念后,由基金会武装部队技术部门召开了关于新一代坦克的技术指标、战术补充论证的会议,会议决定采用以豹2主战坦克为原型的整体设计方案。2033年,经由o5议会正式批复,大车体199型方案正式启动。在“穹顶”计划中,该方案被列为重点武器研发项目。同年10月,基金会武装部队与801工厂订大车体199型主战坦克合同书。2034年初,801工厂产出首辆大车体199型主战坦克样车,并进行定型试验。同年12月,经充分论证,基金会武装部队对大车体199型主战坦克战技指标由76项提至87项。2035年,614工厂推出7辆样车。2035年7月,o5议会和基金会武装部队总装备部招开“新一代坦克防护方案评审会”将大车体199型方案的防护指标由3级指标提升至4级指标。同年10月,大车体199型坦克在指定测试地点进行湿热地区的适应性摸底试验,完成20项实验项目。12月,对大车体199型坦克进行可靠性试验,潜渡实验以及寒区摸底实验。2036年,801厂开始样车总装工作。5月,大车体199型方案正式样车进入指定湿热区实验,完成近50项实验项目。经检测,大车体199型坦克达成所有指标甚至在一些科技要求上超过了指标。在基金会武装部队的努力下,大车体199型坦克在7月正式投入使用。

装甲方面:199型坦克采用了焊接炮塔,其中炮塔和车体正面的装甲是由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制成的新型复合装甲,目前可公开资料显示该材料质量轻、不易燃烧,对动能弹的阻拦性较好。其余部分则使用以衰变铀制作的高硬度复合装甲。经测试,该车体具备核生化防护能力。为了保证成员更加安全,该车体安装了泄压舱装置,可保证在弹药舱被敌火命中的情况下,坦克内成员不会受到弹药诱爆的威力的影响。

在火力上,大车体199型坦克采用了研仿中制Zpt-98型滑膛炮的K745型50倍径125mm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脱壳破甲弹、杀爆弹和榴弹等弹药。列装了光学制导炮射导弹系统,大车体199型坦克的炮口还搭载炮口测曲装置,自动修正射击误差,提升命中率。同时,该坦克允许搭载多用途自动武器站。可以通过图像增强装置和光学锁定系协助车组进行索敌,分析等操作。此外,大车体199方案对坦克炮塔后方弹药架进行了特殊自动化设计,炮塔中央增设一台可折叠于车体上方的半自动吊轨式装弹机。在第一发弹药进入备弹舱中央空槽且前一发弹壳已离开炮闩时,装填手操控送弹杆将炮弹填装,下一枚炮弹进入空槽等待装填,从而在理论上有着比常规人工填弹机有着更快的装填速度。

大车体199型坦克的火控系统主要由白光-热成像观瞄、激光测距三合一的上反稳像式瞄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炮控分系统组成。该系统以炮长瞄准线作为稳定的基准,火炮随动于炮长瞄准线。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通过一个二自由度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上反射棱镜来实现炮长瞄准线的双向稳定,车长拥有独立于炮长瞄准器的全方位日夜观测及瞄准器,车长和炮长可同时瞄准不同的目标,这套瞄导合一系统,可有效对5000米以内的目标自动跟踪,自动瞄准和自动识别。车长和炮长的观瞄镜都独立配备第三代制冷全焦平面红外热成像仪,使199型坦克具备强大的夜战能力。

“蜂巢”防御系统是大车体199型坦克的特殊防护系统。不同于常规防御系统,“蜂巢”防御系统可以拦截反坦克身管武器、反坦克导弹、末段制导炮弹、破甲弹、以及速度小于1750m\/s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威胁。由AAtF-1\/AAt-2型拦截装置、光电传感器、火控计算机、自主式地面导航系统、快速灭火系统、数字电子控制装置组成。该装置通过接收的武器信息与本地战区作战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了解敌方反坦克武器的类型、速度、来向并给出光电干扰、烟幕干扰、特制战斗部拦截等应对措施。车体前部和两侧安装有AAtF-1\/AAt-2型拦截装置,通过其特制拦截炸药,可提前诱爆反坦克导弹、制导炮弹、破甲弹。

我们的下一步是?

今年一月底,负责大车体199方案设计的801工厂公开了一系列正在设计的车体方案,其中一台名为200方案的第四代主战坦克最引人注目,该型坦克沿用了大车体199方案的车体,并增强了车体两侧以及正面的防御,此外便是801厂自主研发的无人自动炮塔,相比于199方案的炮塔,该炮塔安装有一门试验型105毫米火炮,炮塔后方的弹药架被移除从而缩小炮塔面积,取而代之的是一款转盘式自动填弹机,弹盘、吊篮、发射药储存结构被安置于车体内部;装填方面200方案摒弃了传统的“弹头+药筒”式填弹,而是直接使用点火器点燃液体发射药推进穿甲弹从而将炮弹从炮管中发射出去,理论上省去了将弹头和发射药筒的组装过程,从而缩短装弹时间。

火力方面尚不详,但根据已公开的少量打靶数据来看,该型号105毫米口径火炮穿透能力与K745型50倍径125mm滑膛炮相当,且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防护方面,车体两侧安装有数块防护能力出色的复合装甲,这些装甲的覆盖面积相较于199方案的裙甲也进一步扩大,同时车体正面装甲也进行了增厚,使其能够抵御穿深更高的穿甲弹,由于炮塔为无人结构,体积也比原来要小上不少,据推测200方案上会搭载体积更小、拦截效果更为明显的奇术主动防御装置。

车体内乘员布局方面,200方案会采用较紧凑的车体内三乘员布局,车体前部左侧为驾驶员、右侧为炮手,靠近炮台弹盘旁的乘员位为车长。之所以采用三乘员制是因为在真实战场情况下,在光电系统无法正确索敌、战场事态感知系统不一定起作用的情况下,双乘员车组中的炮手将不可避免地同时进行分析战场情况、索敌、开火等多个流程,从而大大降低车组战斗能力,这也反应了现代以及未来战争中一个十分令人无奈的事实:大部分情况下,你不能过度依赖于那些辅助你进行战斗的高科技。

第四代无人炮塔主战坦克并不是最终追求,801厂曾考虑将战斗用AIc投入新无人炮塔车体从而取代炮手和车长的位置,从而实现像机甲那样的“单兵”坦克,经过模拟作战演练后证明该技术仍需要长时间改进才能够达到作战需求,但也足够证明将AIc技术投入实际作战是可行的,对于人类车组乘员,AIc车组乘员具有更高的观察力、分析力以及反应力,但它们对战场复杂环境的感知不足,但在未来,如果能让具有高效学习能力AIc在实战中历练自己,它们便有可能取代人类乘员操控坦克,成为战场上最具威胁的存在。

二三站航天航空军事年刊,致读者

喜欢特别收容基金会请大家收藏:(m.ayshuwu.com)特别收容基金会爱乐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欢迎来到生存游戏模拟器全能修炼系统全民求生:开局获得属性替换天赋医路青云免费阅读无弹窗诡异世界里的武者BOSS大人,我不婚!蜜糖不如你甜美一纸千金勇往直前只此温离永恒心语医鼎重生86想娶大蜜蜜我是欧皇,吊打重生者不过分吧黄金时代里的名侦探公平人鱼盟誓医路青云无错版网游之终极剑仙赵原柳莎全文阅读巨龙王座
经典收藏末世:我掌握所有异能,疯狂升级漫威里的神豪全球轮回:我熟悉剧情末世之商武道圣尊末世:时间逆流,看穿底牌沉默三千年星际重生:帝少第一宠穿越安陵容奋斗成太后末世吸血鬼的崛起之路大明土豪位面之穿梭系统全球返祖:开局选择西楚霸王废土末世,穿成了路人甲女配冰封末日,女人缘是真滴好快穿攻略:撩男神100式我的老板是系统花千骨之鬼灭:前进的方向如何炸掉月球我脑子里有个球
最近更新末世:我有一屋子美女房客玩偶之家营业中凛冬末日:全民避难所求生上班第一天就陷入纳米风暴顶级向导净化系,大佬全进我碗里一觉醒来听说末世到了末日降临?我先把贝加尔湖收了!末世,别惹丧尸!逆袭废柴:组建最强联盟时空供货商这个星球系统不当宿主保姆末世:废土黎明时空同居,我用未来科技震惊全球重生穿越机甲我是一个奴隶机动武装尖兵计划看见弹幕后,末世女配带飞男主天空之城的传说末日之别怪我心狠都末世了,我还没有系统
特别收容基金会 天高居士 - 特别收容基金会txt下载 - 特别收容基金会最新章节 - 特别收容基金会全文阅读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