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首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明末亲军锦衣卫从科西嘉到第四罗马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百炼飞升录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三国:逆天系统,称霸天下魂穿皇帝岛,我被嬴政带飞了大明世祖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七百零七章 冻死不折屋,饿死不虏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皇帝出行的规划,都是早就定好的,是为了给地方充足的反应时间,不至于大家都失了体面,而上海知县姚光启,更是早就准备好了正义执行的哭驾,等待皇帝陛下来正义裁决,来满足皇帝的正义心。

皇帝出巡,不能一片和和美美,一定要有问题,要不皇帝不是白来了吗但一定不能有大问题,一旦有了大问题就会牵连到自己的头上,官帽子、人头,都会丢。

而这个任家,就在哭驾的范畴之内,属于既能满足正义心,又不至于牵连到他姚光启的头上。

“任家和楚家,通倭、贩售阿片。”姚光启先把两个足以族诛的大罪名告诉了陛下,他俯首说道:“陛下,楚训孝不敢开罪任家,是因为,把人家任家惹急了,说不定明天他们楚家全家老少,就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

前内阁首辅谢迁死后,谢迁的家族就被流窜的倭寇给灭了满门,其案件之惨烈直达天听,甚至惊动了皇帝。

楚家可没有什么前内阁首辅的长辈,自然不敢和通倭的任家造次。

姚光启一五一十把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告诉了陛下,楚家的通倭,是任家介绍的,确切地说,这个任秋白是他们两家彻底合作的投名状,雷霆之怒株连九族的时候,一定会连累到他们楚家,变成了一条船上的人,才能放心做生意。

任家和楚家的通倭,主要是往倭国运送粮食,因为倭国非常的缺粮,粮价极高,但大明律法禁止往倭国贩卖粮食,而贩卖粮食的路线非常古怪,整个路线是完全脱离了大明腹地。

“也就是说,从元绪群岛拉上足够的粮食,虽然在通关文牒上,是运往松江府,但在离开了首里府的时候,就会向北,抵达了倭国,换取倭奴,运回元绪群岛,在棉兰老岛达沃城集散之后,这些奸商摇身一变,将获得的货物运送回大明换取白银”朱翊钧惊讶这条链路。

这些人是真的会钻漏洞,这里面最大的风险,就是运粮船从首里府出发到抵达倭国这段路,只要这一段不会被发现,那么其他的航程,都是完全合法的!可以说是非常隐蔽了。

“是的,一切的手续都是合法的,这还是去年大计的时候,和首里府第一次对账,才发现了不对的地方,去年自琉球那霸港流入大明的米粮少了整整一百三十万石,我们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姚光启俯首说道。

这个漏洞就是四大总督府市舶司的账目是独立审计的,而且审计的时候,朝廷更加关注督饷馆,这就涉及到了朝廷的岁收,而对于货物明细,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审计了,这种独立,其实是总督府制度建设不完整导致的。

连殷正茂都要受吕宋士族的气,读书人的广泛缺乏,让总督府的账,本来就十分的稀碎,能把税抽明白,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当松江府和首里府对账的那一刻,这个不大不小的制度上的漏洞,就被发现了。

一百三十万石的粮食,就是任家、楚家赚大钱的来源。

“至于贩运阿片,则是楚家带着任家一起。”姚光启继续奏闻,贩卖阿片这买卖,则是楚家的独门绝活,任家之所以愿意让任秋白‘下嫁’,也是看上了阿片丰厚的利润。

至于海防巡检的搜检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因为这买卖做了几年了,都没出事,朝廷因为僵化,向来反应缓慢,在朝廷发现的时候,他们早就脱身了,或者干脆离开了大明,前往了元绪群岛,做千岛之国的国王,逍遥快活了。

任家和楚家这个想法是极其正确的,但姚光启盯上了任家的时候,发现了任家不同寻常的举动,顺藤摸瓜,抓到了任家和楚家贩运阿片的铁证,人证物证俱全,铁证如山。

“他们把阿片卖到了倭国…”姚光启奏闻了阿片的具体出处,相比较严防死守的大明腹地,不如送到倭国来的安全。

通倭卖粮食、卖阿片给倭国,然后带走倭女和倭奴,这就是这个案件的古怪地方,需要皇帝处置,因为所有违法行为都是在海外发生,而且受害的是倭人。

楚家人和任家人,打心底瞧不起大明军兵,大明水师一年220万银的军费,花了那么多钱,才杀了几个倭寇

他们楚家和任家做这生意,一年能从倭国运三千到三千五百名倭奴和五百名以上的倭女,不比你大明水师来的效率

他们从来不会想,他们能这么干,对倭人予取予夺,是因为水师在侧,让倭人不得不老老实实的接受他们的朘剥,否则恶劣的海贸环境之下,他们的船都到不了,到了也是被抢劫,海贸更是无从谈起了。

这是这些势要豪右一贯的思维,所有的收获,都是依靠我自己的努力,从来没想过,脱离了大明这个环境,会是什么下场。

“看起来,他们残害了倭人,但做买卖做生意是要赚钱的,阿片球在倭国才几个钱,又有多少人能吸食的起只有想方设法的打开大明的市场,才能获得泼天的富贵,看起来他们现在在霍霍倭人,但过不了多久,他们就该危害大明了。”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

商贾逐利,以利益为导向,尤其是做这种绝户买卖的,怎么可能有什么家国情怀最后还是祸害大明百姓,就以阿片为例,倭国才有多少势要豪右能够造的起这么贵的东西

姚光启颇为诚恳的说道:“陛下,不是过不了多久,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干了,海防巡检已经查获了几条船,上面有阿片,一共七箱,估计是为了试试大明海防巡检的稽查力度,这些船都和他们两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朱翊钧听到这里,点头说道:“稽税、巩固证据、抓人吧。”

“陛下,他们还干了点不是人的事儿。”姚光启眉头紧蹙的说道:“他们弄了个航海保险,弄得一地狼藉。”

“哦”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道:“详细说说。”

大明航海保险政策,是以安特卫普,也就尼德兰(比利时)地区南方城市,保险商人的商业模式为蓝本构建,专门为了促进海贸发展推出的政策,而大明官衙的保险,主要集中在远洋商贸,水程在五万里以上,远洋距离的贸易保险,盈利大概只有3%左右。

至于五万里以下的近海海贸保险,则交给了民间商人,任家和楚家,就是做的大明领海保险。

得益于大明海事学堂、舰船设计院的建设,大明回航率累年递增,从最开始的八成,增加到了现在的九成半,而大明领海保险业务因为大明领海的安全,可谓是稳赚不赔。

任家和楚家搞得一地狼藉,玩法,可谓是非常的恶心,主要是任家。

任家从来不自己出面,而是在街面上寻找一个经纪买办,而且还多数找的是外地人,不是松江府本地人,这样跑路的时候,就找不到人了,以价格低廉、赔付高为主要竞争手段,给兜售保险的业务员,极高的权限,业务员在兜售的时候,往往利用自己的权限,给出返点的许诺,除了返点之外,就是承诺高昂的利润。

到这一步,其实这个买卖,已经脱离了保险本身的定义,这些业务员开口就是回报率,一年五六个点都是少的,而且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因为这些银子都会以高昂的利息借出去,与其说是保险,不如说是集资、借贷的当铺生意。

在集资足够多的时候,外地的经纪买办拿到一笔丰厚的报酬,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而业务员们也很清楚自己干的什么,当经纪买办消失的时候,也会隐姓埋名,甚至是改头换面,换一家继续干。

真正拿到了大笔银子的任家,反倒是隐藏在幕后,这也是这些年,任家的地盘越来越大,银子越来越多的原因,苦哈哈的办工坊、累死累活的海贸,哪里有搞这种集资、放贷来钱快

“这搞得松江府的海商,一直在跟申巡抚吵架,要官险专营,推出领海、内河漕运保险来,不要再让这些财迷心窍的家伙,破坏保险市场,破坏营商环境了。”姚光启颇为感慨的说道。

朝廷的官险只有远洋保险,没有领海、内河漕运的保险,甚至申时行就没跟朝廷提出过设立。

因为在申时行看来,这块领域应该让给民间,防止民间批评朝廷聚敛过甚,除了风力舆论的顾虑之外,则是人力有限,大明能把远洋保险处理清楚,已经倾尽全力了,至于规模更大的领海、内河漕运,朝廷真的要管,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实在是太大了。

结果民间保险乱糟糟,松江海商天天跟申时行吵架,要求朝廷管一管这乱糟糟的市场。

“管的时候,嫌管得宽,不管的时候,又嫌乱,这帮家伙,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不能既要又要呢”朱翊钧叹了口气,他和申时行的倾向是一致的,朝廷管不了那么多,哪有那么多算学人才。

姚光启低声问道:“他们愿意提高保费,陛下官险本来就是最贵的了,也不行吗”

“不行。”朱翊钧再摇头,他略显无奈的说道:“这不是保费的问题,朝廷也是由具体的个体组成的,能做到这个程度,也是松江地面官员上下一心,竭力尽心做事的结果了。”

每一条三桅夹板舰需要五百银,这是五万里以上,十万里以下,而十万里以上,是按航程算的,更加昂贵,要数千银乃至上万银,提高保费看起来美好,但算学人才是需要培养的,这种乱象,还要持续很久。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官险无限制的过度膨胀,进而导致臃肿问题的恶化。

“在矛盾中,不断寻找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以至冲和,朝廷只能抓到一例处置一例,尽量让事情不过分的恶化。”朱翊钧没有力求任何政令的尽善尽美,而是选择了理性。

“臣遵旨。”姚光启俯首领命,他略微有些怅然,发展的路上,不只有鲜花,还有荆棘。

姚光启眼下就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儿,八月是松江府台风天最严重的一个月,这个月,又有很多船只,再也回不了新港了,沉没在了漫天风雨之中,永远留在了大洋,皇帝陛下因为大雨天,都无法出门。

又会有一堆的打着保险名头的集资者要暴雷了,那些损失了本金的海商、失去了家人的水手亲眷、损失了货物的商贾,一定会把大明衙门给堵了,希望朝廷能给他们做主,主持公道,而那些卷了款逃跑的经纪买办,本就是改名换姓的业务员,基本上找不到。

保险也好,交易行也罢,这些东西,一旦发展到盈利为导向,集资大于做事的时候,这些社会矛盾就会爆发。

在万历维新进行到第十三个年头的时候,大明现在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是新的挑战,需要在这些挑战之中,不断地寻找冲和之道。

大明在经济上存在着两个派别,一个主张更多的货物,一个主张更多的货币,大抵就是务实派和务虚派,显而易见,主张更多货币的务虚派,赚银子的速度更快,而且承担的风险更小,习惯了赚快钱,就再也不会愿意去赚慢钱了。

看到务虚派能赚这么多银子,务实派也会慢慢变成务虚派,最后整个松江府都变成群魔乱舞之地。

姚光启不知道如何是好,而大明皇帝似乎也不打算过分的干涉松江府的变化,这里是大明新政的试验田,也是大明国朝经济上,最大、最重要的战场。

任家和楚家倒了血霉!这是上海县百姓马上就知道的事情。

当天缇骑带着衙役们就把两家给再次围住,而后开始抓人,不是踏平,而是抄家,很快衙门就贴了榜,公示了两家的犯罪事实,证据十分确凿,尤其是任家以保险的名义搞集资、地下钱庄放钱这些,都是波及甚广,受害者极多,路边的狗,见到了都得啐两口再走。

任家和楚家犯罪的事实,是十分清楚的,民间普遍都非常认可,但上海县有传言,任家和楚家倒了霉,是大将军戚继光在皇帝面前,狠狠的参了他们一本,因为楚家的大公子楚中天,得罪了不能得罪的贵人,才招惹了祸患。

上海县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戚继光虽然到北衙近二十年了,但还是那个急公好义的戚继光,遇到了不平事,就要处置,而那个胡闹的黄公子,虽然纨绔了些、喜欢仗势欺人了些,但在纨绔的时候,维护了公平和正义。

相比较公平正义得到了实现、大明这架庞大的国朝机器的纠错机制还在顺畅运行,民间普遍更相信‘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这个剧本,觉得这个剧本更加合理。

北衙意见篓子林辅成,回到了自己老家松江府,但是他已经完全不认识这里了,走在街上都有些迷茫,离开日久,那些熟悉的街道,全都已经翻新,青石街道也都是硬化后的路面,路边的行道树都已经亭亭如盖。

这种陌生,让林辅成参加上海县燕铮楼聚谈的时候,又又又一次迟到了,上海县比北衙还要豪奢,注定了上海县比北衙还要堵,林辅成被堵住后,自己下了车步行前往燕铮楼,结果迷了方向,绕了个大圈子,所以晚到了一些。

“诸位海涵,海涵,许久没有回来,在这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上海县,都迷路了。”林辅成对着四方拱手,而后大咧咧的坐下,看向了台上的三个人,笑着对李贽问道:“这二位是”

“这一位是闻道先生马经纶,这一位是公安派阳春社袁宗道。”李贽介绍了来人,这个马经纶是个举人,而且马上要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了,而袁宗道这是公安派三袁之一,都是有名的意见篓子。

林辅成看了一圈戏台下,都是松江府的才子,让林辅成比较意外的是,除了才子,还有佳人,几乎每个才子都带着女伴,这和过往聚谈的氛围完全不同。

一群大老爷们搞聚谈,很容易喊出你们的家人也很苦吧这类的口号来,所以,大明的聚谈,必须要携带佳人才能参加,防止气氛过于严肃。

林辅成叹了口气,这帮才子佳人,个个争奇斗艳,他们压根就是来斗富的,看看身上那一大堆的零碎,就知道,这些才子们的心思,根本不在要聚谈的内容上,而是在这些佳人身上,如何在佳人面前压别人一头,才是他们参加聚谈的目的。

不过也好,每个人入场都是要买票的,聚谈是要花钱才能来的。

李贽的神情非常放松,因为天字号包厢窗户是关着的,证明里面没人,大明皇帝今天的行程是去阅视松江府铁马厂,姚光启来到了上海县,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悬而未决的松江府铁马厂,落户到了上海县。

华亭、青浦、上海、浦东四个地方,争抢这个铁马厂,姚光启凭借着自己和工党党魁王崇古的特殊关系,获得了铁马厂落户上海县,这可是皇帝都亲自关心的项目。

姚光启能力出众,把这个铁马厂弄得有声有色,已经可以生产升平三号,三十匹、十六匹、十匹马力三种类型的铁马,每年预计产量达到了一千台。

皇帝不在,林辅成就是口出狂言,也不会被皇帝给亲自听去了。

“林大师来的刚好,我们刚才在讨论,大明兴文匽武。”马经纶颇为平静的说道:“我是老学究,我还是觉得兴文匽武,乃是定国安邦之策,兴文匽武没错。”

袁宗道点头说道:“我的观点和闻道先生是一致的,若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到了万岁面前,我也是这个说法,兴文匽武,对国朝有益,振武,适可为止的好,再给更多,就会有麻烦。”

李贽有点无法说服马经纶和袁宗道,这两位,十分的固执。

“我认可二位的观点,的确,兴文匽武没错。”林辅成非常认可的点头说道,这是他一贯的聚谈方式,肯定并且支持对方的观点。

“我认为兴文匽武没错,是因为历朝历代,汉唐宋明,无论制度如何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大一统,不是大一统的两宋,被我明文人嘲弄的体无完肤。”林辅成首先表明了自己为何支持,是有非常明确原因的。

大明的士大夫动辄远迈汉唐,对两宋的态度,多数是吸收经验教训的批评为主。

“额,大一统和兴文匽武有什么关联吗”马经纶有点懵,他和袁宗道的论点,多数都是站在了侠以武犯禁之上,武夫的权力过于强横,就会影响江山的稳固,对皇帝形成直接威胁,左右朝堂政令执行。

这林辅成一上来,就把问题上升到了大一统的高度来,搞得马经纶都有点惊慌。

这个格局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强调大一统这个大多数人的认知是怎么来的呢”林辅成看向了所有人,开口说道:“因为大一统就意味着稳定,就意味着边疆稳固,腹地不会发生强度很高的战争,意味着万民的生活能够基本维持下去,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

“北宋末年,有一个女诗人,名叫李清照,她的前半生无忧无虑,一如她那首诗,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可是这世道忽然就变了,金兵来了,到了晚年,她的境遇也如她那首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何要大一统,因为边疆会稳固,腹地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生活就会安定,当天倾地覆时候,哪怕是势要豪右出身的李清照,也会过的无比凄惨。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林辅成极为感慨的说道:“历朝历代,军兵,都是不稳定的一部分,我们看一看先秦到现在的军兵吧,先秦时,春秋战国无义战,动辄举国之力兴兵征伐,万民凋零,到了汉时,这日子终于安稳了下来,这军兵就成了世家的鹰犬,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烽火狼烟,不就是世家掌强兵吗”

“汉以强亡,汉的确很强,可是,生灵涂炭。”

“两晋时候,司马家引了胡人充实中原,因为战乱造成了极大的人口短缺,结果闹出了永嘉之乱,西晋两个皇帝被俘。”

“魏晋南北朝,荒唐了数百年,终于到了隋唐,以府兵制为主的关陇世家逐渐崛起,隋唐的建立,随着科举制的建立和完善,世家虽然仍然有着莫大的影响力,但已经今非昔比,直到唐中晚期,黄巢彻底把世家扫进了垃圾堆里。”

“可唐朝末年,五代十国,军兵强横,闹出了多大的乱子来不必细说,以至于到了两宋,矫枉过正,在两宋朝廷眼里,武将、武人的威胁,比胡人的威胁还要大,最终闹得天下亡于胡虏之手。”

“该不该兴文匽武,该。”

林辅成十分简单的梳理了下,为何大一统和兴文匽武会联系在一起,大一统是人们追求稳定美好生活的共识,军兵作为不稳定因素,兴文匽武,成了必然,这是历史教训,魏晋南北朝足够的荒唐,一点都不美好,五代十国,所有人都可能成为军粮。

“林大师,高见啊!”马经纶十分诚恳的说道。

林辅成继续说道:“其实北宋灭亡,宋钦宗和宋徽宗北狩之后,在山河破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以岳飞为代表的底层出身的武将,开始寻找军兵在江山社稷中的意义,而且岳飞找到了,在目标上,是收拾旧山河,在军纪上,提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

“本来,关于军兵社会地位、权利、责任、义务的思辨和演化,应该在南宋初年的绍兴年间完成,岳飞做得很好,神武后军军纪严明,能征善战,如果绍兴十年,没有那十二道金牌,大宋军重新夺回京城,以严格的军纪来约束军兵,保家卫国的义务深入人心,演化就可以成功了。”

“但是这一切,因为宋高宗在惯性之下,对军兵天然不信任,一切的一切,在绍兴十一年,宋高宗下旨将岳飞处死的时候,戛然而止了。”

马经纶和袁宗道互相看了一眼,林辅成这话,他们听出了些别的味道来。

“军纪不良,四处杀良冒功、打家劫舍、兵过如篦的军兵,当然要兴文匽武,可是军纪严明,甚至连被人打了,都不肯还手,只因为对方是民,比如秦忠科;别说打家劫舍,甚至愿意以血肉之躯,抗天地之力,比如出巡抗汛的浙江九营,这样的军兵,就不该兴文匽武。”

林辅成非常肯定的说道:“既然履行了义务,就该享受应得的权利。”

喜欢朕真的不务正业请大家收藏:(m.ayshuwu.com)朕真的不务正业爱乐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的妹妹不坦诚震惊!天道剑君他被白莲花俘获了签到十八年,陛下让我迎娶公主?快穿之咸鱼她躺赢了透视村医在花都主角叫剑无双贩剑红衣身上穿,掌声送给整活人扶阳传奇叶君临李子染小说全文免费全集在秦爷心里兴风作浪纵猎天下床婚守则:龙枭的纯情宝贝天苍黄医路青云免费阅读无弹窗苟在女魔头身边偷偷修炼独家宠婚:最强腹黑夫妻初之心盛霆烨最新章节我是欧皇,吊打重生者不过分吧漫威里的大超掌门仙路
经典收藏大唐之盛世大柱国红楼春长平长平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大唐:我爹是保镖头子王爷救命:王妃太彪悍灵物鉴宝师三国之关平当老大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大武朝小郎君为了成为勇者的那一天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大明:最牛国公两界穿越:从建立大明开始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执魏重生之太子归来
最近更新无敌太子我都能开挂了还隐忍个屁我只想当个山贼,怎么就称帝了通古今:我朱柏养了整个大明朝权倾朝野要杀我,国破家亡你哭啥?明末封疆东方船说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断绝关系后,偏心王府悔不当初大乾异事录是,陛下镜子通古今,我靠亿万物资养扶苏殿下别作死了铁蹄哀明圣朝皇子红楼之贾家潜龙随波逐游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官途权倾天下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魂穿大唐朝激活修仙系统混大唐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