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首页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小奶团吃破道观,下山当团宠去喽最强赛亚人传说医妃倾天,残王夜夜宠灾后求生,创建桃源救命!修仙文疯批男主他不守男徳黑帝独宠之姐就是女王一级警戒女配一身铁骨,恋综给人添堵相顾无他【长相思相柳视角】火了!过气演员靠烧脑综艺翻红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全文阅读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txt下载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五十二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庚二、明真亦无得 分二:辛一、法;辛二、喻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 113 页。庚二,明真亦无得。

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就是我们讲的“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整个过程当中就是要回光返照。你不管是念佛、持咒、拜佛,都是假借外在的事相来观照我们这一念心。

回光返照,第一个是照什么呢?照空如来藏,所谓的心性的本体是如实空义,所谓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从清净的角度,我们就可以认知一个思想,就是“达妄本空”。既然清净,哪有妄想的立足点呢?所以我们本来是没有妄想,只就是一念的迷情嘛。这种思想,在达妄本空当中,对于我们调伏烦恼、灭除罪障就产生很大的力量。蕅益大师甚至于说,你能够观照达妄本空,可以说达到日劫相倍的效果,你修一天超过别人修一劫的时间。反之,只是在事修上而没有理观,你就花很多很多的时间。

前面这一段文,等于是在观空如来藏来破妄;以下的“真亦无得”这个地方,我们所观的是不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是说,真实的心性也不是从外而来,是本自具足。前面是观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从清净的角度而建立“达妄本空”;这以下是观察不空如来藏,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而建立了“知真本有”。我们内心当中本来就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是我们没有把它显发出来而已。这个地方强调知真本有。

这地方两段:第一个,法;第二个,喻。

辛一、法

【图一】

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汝”,这个地方的汝,蕅益大师讲,其实佛陀强调的是富楼那尊者跟二乘的无学。为什么这样讲呢?下面会再说明为什么这当机众是二乘的无学。

佛陀说,这个二乘无学在修学当中,你修四谛法门,你喜欢修四谛,你还是修四谛,没关系!但是你再加一个微密的观照就好,就是“不随分别”,你不要去随顺你那种有所得心去分别。当你在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的时候,或者观察顺逆十二种因缘的时候,你一定要回光返照,去正念真如,不要随外在的相(人相、法相)所转。不随顺这样的因缘而转,则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就能够慢慢地消灭。这个“世间”指的是依报的环境,众生是正报,众生跟世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业果,即前面说的三种相续。能够不随分别,就能够消灭三种相续。

“三缘断故,三因不生。”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三缘(这个三缘指的是杀贪、淫贪跟盗贪),断除杀、盗、淫三种的业缘,这个时候“三因不生”。三因不生就是生死的业因,就是前面说的世间、业果、众生。也就是说,我们能够不随这样的分别,则三缘断故,三种生死的业因就不再生起了。

“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在汝满慈子心中有如演若达多的这种痴狂之性自然就息灭了。息灭以后,当下的歇心处,就是无上的菩提处。这时候,我们最为殊胜的清净本性跟光明的妙用,本来就周遍于法界之中,本来就众生具足,不是从他人而得,又何必经过多生多劫的修学,如此的劬劳,如此的辛劳?“肯綮”就是精进。何必如此地精进、如此地辛劳来修证呢?

这个地方佛陀针对二乘人来谈。因为蕅益大师说二乘人的特色:事修很强,理观薄弱。我们说戒定慧,戒跟定是事修,持戒、修定是事修。但是二乘人的理观,就是一念的观照薄弱。所以蕅益大师说,二乘人其实戒定的力量很强,只要再加一个理观,所谓的于诸境缘不迷、不取、不动,重点在这个不迷。你只要能够不随妄想而分别,直下承当,你就能够有所突破,不必经过这么的辛劳,经过这样一个长远的二乘的路,再回小向大,这要很长的时间。

我们看佛陀的譬喻。

【图二】

辛二、喻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知真本有”,要怎么去承当呢?这以下讲出一个观念。比方说有一个人,这个人有一个家传的摩尼宝珠。他要去远行,就把这个摩尼宝珠用绳子绑在自己衣服的里面。这个“系”就是绑在里面。所谓如意宝珠,就是说你对这个宝珠做任何的祈求它能够所求如意。你要一个车子,它就给你一个车子;你要一个房子,它就给你一个房子。这叫如意宝珠,能够所求如意。这个如意宝珠,他把它放在衣服当中,时间久了,这个人整天忙着外在的事物,就把衣服里面的如意宝珠给忘掉了,忘掉他有这么一个如意宝珠。当然,忘掉以后他就不会拿出来用。

这样子有什么结果呢?“穷露他方。”穷就是贫穷,露就是居无处所。因为没有如意宝珠的关系,他就流落到他方去,一方面居住也没有处所,一方面也过着贫穷的生活。所以他必须“乞食驰走”,到处去乞食奔走,才能够勉强来饱足他的三餐。这个人从表面上来看,从一时的表面来说,是非常贫穷。你看他也没有住的地方,也没有丰富的饮食,表面上很贫穷,但是实际上他衣服上的如意宝珠并没有失掉啊,他只是暂时没有把它拿出来而已。

“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假设有一个有智慧的大善知识,能够以种种的方便来指示说:哎唷,你的衣服里面有一个如意宝珠啊,你为什么不拿出来用呢?你为什么一天到晚要向外去攀缘这些外在的东西?你应该回过头来去找你的如意宝珠才对呀。

找到如意宝珠有什么好处呢?“所愿从心。”这个时候他就能够满足心中所有的愿望,有种种的功德法财,成就大富大贵。这个时候他才能够真正觉悟:原来如意宝珠并不是从外面而得,它是本来就在衣服当中,是把本来的东西显出来而已。

如意宝珠并非外得,这一句话蕅益大师说,就是解释了前面为什么说你不必经过多生多劫的辛劳的修证。当然,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不适合凡夫。因为凡夫的事修太薄弱,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的戒定的熏修。但是二乘人戒定基础已满,他为什么一直停留在阿罗汉,不能成就诸佛的功德呢?他只就是缺乏一念的理观,不敢去直下承当他自己本具的所谓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他不能够直下承当而已。

这个“直下承当”,在禅宗里面是很强调的。因为我们习惯跟妄想在一起,就像一个人已经习惯了一天到晚去跟人家乞求,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做乞丐的种性。在禅宗公案里面有一个赵州禅师,他非常用功,“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八十岁的时候还到处参访善知识,因为他对内心的“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还没有很真实地明白。他到处行脚,后来有一天他的脚就踢到一个石头,这个石头就“啪”碰到一根竹子。碰到竹子产生这样的声音的时候,他突然间开悟了,一念的回光返照,他开悟了。他说,踏破草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踏破草鞋无处觅,是指他在迷的时候。跟妄想在一起的时候,他真的是踏破草鞋无处觅。当他跟妄想在一起的时候,他找真啊就找不到,怎么找都找不到,找了八十年都找不到。但是他后来听到那个声音,“啪”一声的时候,回光返照的时候,哎唷,当下就是,得来却全不费功夫!他悟的时候“即妄是真”,刚刚打妄想的心就是真。

大家要去体会这个为什么叫作真妄不二,迷的时候全真成妄,悟的时候即妄是真。我印象很深刻,我刚出家的时候,我过去有一个在家居士的同参道友。这个人年纪大我差不多有十五岁左右。我们过去在家的时候参加某一个共修团体,他把我当小老弟看待。他有一天跟一个佛教团体去大陆参访,他们非常认真,到一个寺庙的前面大概一两百公尺,他们就三步一拜,一路地拜进去。每一个寺庙,没有例外,都是用拜的,朝山,真的朝进去。进去以后,一方面打斋,一方面就供养出家众,每一个人一份红包。

他去了将近一个月,回来后我去找他。我说,你这次消了不少业障,增了不少福报,有没有什么心得?他说他有一个很重要的心得。我说什么心得?他说他在朝礼四大名山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寺庙,他拜的时候,那个时候下雪。雪下得很大,拜下去的时候头都碰到雪,但是他勉强把它拜完。一直拜,拜到山门的时候,他拜下去的时候满脸都是雪。突然间眼睛一张开来,看到前面山门写了四个字:莫向外求。他心里面突然间——啪!有所感应。你说莫向外求,我却从台湾坐飞机到大陆去参访善知识!其实就是古人说的:“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所以,他那一次大陆参访回来以后,我看他就很少在外面跑了。

就是那一念心嘛!你去跑了半天,回过来,踏破草鞋无处觅,结果得来全不费功夫。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不能否定,人是要经过这个过程。但是你真的了解以后,“知真本有”,无量的功德,这个摩尼宝珠其实就在你的内心当中,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回光返照,看你愿不愿意直下承当而已。

这个地方就讲到我们灭恶生善的一个思想:“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也等于是把前面的思想作一个总结。

戊二、答阿难再执缘起 分二:己一、疑问;己二、示答

这一段是回答阿难尊者。他再一次生起执着,对因缘所生法的执着。之前佛陀说如来藏妙真如性是非因缘非自然的,把因缘法给否定了;这个时候阿难尊者又质疑:佛陀对因缘法又重新肯定!

但这个时候的肯定跟前面的因缘法不同。我先讲出一个消息,大家先了解一下。

佛陀前面否定了因缘,这个地方又重新肯定因缘,理由何在呢?因为阿难尊者之前讲的因缘是心外求法,是站在外境的角度来谈因缘,所以佛陀诃责,说这不是真如本性的一部分。佛陀这个时候肯定因缘,是当你安住在心性的时候,你这个时候借假修真,称性起修,又必须要假借因缘来开显自性的功德。这个时候佛陀对这个因缘是肯定的。

这个诸位懂吗?你心外求法的时候,这个因缘是生灭法;你回归到真如本性的时候再来谈因缘,这个因缘已经变成不生灭法。

所以阿难尊者再一次地疑惑,这个时候佛陀对因缘法是持肯定的态度了。我们看经文就容易明白。这地方有两段:第一段是疑问,第二示答。

己一、疑问

看阿难尊者的疑问。

【图三】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

这个时候阿难尊者听到佛陀对二乘人所开示的观念,所谓的知真本有,要他们直下承当以后,他就起来顶礼佛足,就站在佛陀的前面,跟佛陀白告说:世尊!您刚刚宣说杀盗淫三种恶业,如此三种业缘断故,三种生死的果报,所谓的众生、世界、业果就不再生起;众生心中的演若达多的这种狂性只要歇息了,即此歇妄之处,就是无上菩提之处,根本不从外得。这一段是阿难尊者把佛陀的话重新引述一遍。

我们看下面的这一段。

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

那么这样子讲起来,这个因缘之教太重要了!因为你断除了杀盗淫妄的业缘,就没有众生、世界、业果的相续了;因为狂心歇息的因缘,无上菩提而显现。这样子讲,这个就是因缘的教法,这个教法是“皎然明白”,是非常清楚明白啊。那么为什么佛陀在前面的四科七大文当中诃责,说如来藏妙真如性是非因缘、非自然?这是什么道理呢?提出这个疑问。

我们看下面的两段。

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这以下就引自己的修学经验来阐述因缘的重要。他说:“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以我阿难来说,我过去也是依止佛陀说法的因缘而回光返照,才能够真正地了达我这一念心性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而得开悟,才有前面的发愿。世尊!这个因缘教法的重要性,其实不单只是我一个年少的有学声闻(“年少”,古德说是约着内心来说的,也就是说,只要有学就叫年少,无学叫长老。不是约着年龄来说,约着内心的世界,内心的功德),不但是年少的有学认为因缘很重要,乃至于楞严会上这些所谓的长老比丘,大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须菩提尊者,对因缘法都是非常重视的。

比方说舍利弗尊者,他过去也是跟外道的梵志修学。后来“闻佛因缘”——他就是遇到了马胜比丘,威仪具足,他说,你的师父是谁啊?比丘说我的师父是释迦牟尼佛。你师父平常是说什么法呢?马胜比丘说,我师父常常说“诸法从缘生,亦复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尊者听了以后,心开意解而发心出家。在出家的过程当中,也是观察四谛理而证得我空的真理,而证得阿罗汉果。那么这些长老比丘之所以一一地证得阿罗汉果,也都是依止四圣谛的因缘法而成就的。

这个地方举出了阿难尊者自己的修学过程,也举出了这些大阿罗汉的修学,都要依止因缘的。如今佛陀在四科七大当中,乃至于在前面的文却说,无上菩提不是从因缘而成,是众生本来具足!那么这样子讲,在王舍城当中的外道,比方说拘舍梨自然外道,他们所说的自然的法则就变成了诸法第一义谛了。这道理是什么道理呢?惟愿慈悲的佛陀再为我们作详细的开示,来解开我心中的迷闷。

因缘跟自然,蕅益大师说这都是世间的戏论。那么这个自然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这个地方举的拘舍梨。说你从什么地方来?拘舍梨这种自然外道认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五阴生命是从冥谛而来,这个冥谛创造了宇宙万物。但是不要紧,每一个众生经过八万大劫以后,自然又回归到冥谛当中。你不必去修证,只要等待就好。生命只要等待就好,把这个八万大劫生命过了,你又回到了冥谛去了。

那么,这样子的自然法跟佛陀说的自然是不一样的。我们简单地讲一下,后面佛陀会说明。当外道讲自然,当二乘人讲因缘的时候,他们的思考模式是对立的,问题在这个地方。它是因缘当中不允许有自然,自然中也不允许有因缘,因为他心外求法。一个人心外求法,就变成一种对立的思考。

佛法是把一切法会归到心性。佛陀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个就有点自然的意思了;说随缘不变,这也有自然的意思;不变随缘,这个随缘又有因缘的意思。但是当你会归心性的时候,自然中有因缘,因缘中有自然,这两个是同时存在,是不二的。这就对了。

你把因缘跟自然拆开来,这个就是错了。佛陀所诃责的是那种对立性的因缘、对立性的自然。但是你把自然跟因缘合成一体,把它“不二”的时候,自然中同时具足因缘,因缘中又同时具足自然,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这个就对了。问题不在因缘跟自然,问题在于有没有对立,有没有心外求法。

这个地方是阿难尊者提出的疑问:到底是因缘法比较殊胜,还是自然法比较殊胜?请佛陀回答。当然,佛陀是两个都破斥。

己二、示答 分二:庚一、破疑;庚二、诫劝

庚一、破疑 分二:辛一、即喻推破;辛二、合法结显

示答当中先有两段:第一个“破疑”,第二个“诫劝”。首先去破除心中的疑惑,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即喻推破”,第二个“合法结显”。先讲出一个譬喻,再合法。

辛一、即喻推破 分二:壬一、立二执;壬二、破二执

壬一、立二执

先安立众生因缘跟自然两种执着。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

这个地方佛陀把因缘跟自然的真实义先表现出来。佛陀说,因缘跟自然这两个法是没有错的,但是要怎么理解它呢?佛陀说,比方说,在室罗筏城当中,演若达多早上起的时候去照镜子,照镜子的时候产生一念的痴狂心而到处奔走,因为这个痴狂的因缘而产生了奔走。如果有人告诉他,你的头还在,你的头不是存在镜子当中,你的头还是在你的身体上面,他能够回光返照所谓的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正念真如,他对镜中头的影像的执着就能够灭除,这个时候他这种不痴狂的真如本性自然就显现出来了。“狂性若歇,歇即菩提”,这个就是因缘跟自然的道理。因缘中有自然,自然中有因缘,这个道理才对呀。

这个观念我们讲一下,什么叫作因缘中有自然、自然中有因缘。

当我们在观察这一念心的时候,你要分两部分:一个是理具,一个是事造。理具是指的我们这种随缘不变之体,这清净的本体是理具的。但是你要开显这个本体,必须要假借事造。这个事造就有点像因缘,理具要有事造才能够显现。比方说我们讲布施这个法门,如果你的理解是我把这个东西送给了你,因为我送给了你,所以我有功德,这样子就是心外求法。这个因缘就被佛陀所诃责。因为这个因缘会产生一个对立的思考。如果你在布施的时候——我把这个东西送给你,那我为什么有福报呢?因为我把东西送给你的时候,启发了我一念施舍的心,这一念施舍的心开显我自性本具的福报。我假借这个布施的因缘来开启我本具的功德,所谓的无不从此法界流,最后无不还归此法界。所以我应该感谢你成就我这个因缘。借事修心哪!

我们《楞严经》的因缘,跟小乘的因缘是不太一样。诸位要知道,它是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谈因缘,这叫称性起修。你不能站在心外的角度谈因缘。心外角度谈因缘佛陀就开始破斥了,那是生灭法。

在《宗镜录》讲一个公案,这个公案值得我们去思惟。说有一个行脚比丘,他走到一个佛塔的地方。他看到佛塔,非常尊重:因为有佛陀的出世,我才能够了解明白道理,开启我心中的智慧,我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他对佛陀很感恩啊,绕塔三圈以后,他觉得应该供养佛陀,就把自己最尊贵的草鞋拿起来,吊在佛塔的旁边供养佛陀,然后就走了。走了没多久,又来了一个行脚比丘,他也看到佛塔,也赞叹佛陀,绕塔三圈、赞叹佛陀以后,他要走之前,看一看,这个草鞋怎么挂在佛塔的前面呢?这个是很不礼貌的!就把草鞋拿下来,把它丢掉。他说,这样好多了。也走了。《宗镜录》永明延寿大师说,这两个比丘功德是完全一样!这个怎么解释因缘呢?一个人把鞋子挂上去,一个人把鞋子拿走,他们两个做了相反的因缘,为什么功德一样呢?因为功德约内心安立的,不是约外境的。他们两个都是出自一念供养佛陀的心,这叫因缘,不在于他的动作。他把鞋子挂上去,是出自于一念的供养之心;他把鞋子拿下来,也是出自一念供养之心。所以功德完全一样。

这个就是本经所谓的因缘。你要约着内心的角度来探讨因缘,从一个理具事造,所谓的“修德有功,性德方显”的角度来谈因缘。佛陀把这个因缘的观念先按定:因为狂性歇灭的因缘而使令真如本性显现,所以因缘跟自然是不二的。从这样的角度来安立因缘,这个叫“理穷于是”,这样才是真正的道理。

壬二、破二执 分二:癸一、正破二执;癸二、悟本俱非

这以下破除对立的因缘跟自然。我们看壬二,破二执,破除过去凡夫跟外道所执着的因缘跟自然。破二执当中有两段:第一个,正破二执;第二个,悟本俱非。

癸一、正破二执 分二:子一、约头破;子二、约狂破

先正破二执,破二执中,第一个约头破,第二个约狂破。这个“头”指的是我们众生本具的性德,“狂”是约着妄想。一个约着真如,一个约着妄想。

子一、约头破

【图四】

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

佛陀首先破除外道的这种绝对的自然论。佛陀说,阿难!比方以演若达多这个人来说,“头本自然”,如果他的头是绝对属于自然而有(是自然而有,相当于说,我们众生的心性是本来就具足的),这个没有任何的因缘可以谈,就是自然当中不能谈因缘。好,那么既然是这样,“本自其然,无然非自。”既然头是绝对自然而有的,不容许有因缘的理论在里面,那就表示说你无论何时何处都是自然有才对呀。既然它绝对自然,那只要有一个时、一个处而不属于自然,那就表示不是绝对自然。既然是自然而有,它必须要随时随处都要自然有,只要有一个时间不是自然有,就不是自然。

既然它随时随处都自然有,那么“何因缘故,怖头狂走”?既然他的头是真实的、绝对性的自然而有,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令他认为他头不在而产生恐怖,而到处地奔走呢?为什么圣人照镜子的时候不会奔走,为什么我们凡夫照镜子的时候会奔走呢?如果绝对的自然,那他为什么会迷惑呢?他就不应该有迷惑了嘛。如果我们这一念心是绝对自然,那我们不应该迷真起妄了嘛。自然不能离开因缘,所以绝对的自然的思想是错的。

绝对因缘也是错,看破绝对因缘。

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

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

说是“若自然头,因缘故狂”,假设头是自然而有,他只是一时照镜子的因缘而生痴狂,那“何不自然,因缘故失”?那又为什么自然之头不会因为照镜子的因缘而失掉呢?他的头为什么没有真正地失掉呢?如果是绝对的因缘,那么就是缘生缘灭的东西啰,绝对的因缘他的头应该完全失掉。如果我们这一念心是绝对的因缘,那我们佛性应该要失掉了,我们永远找不回来,应该被无明妄想全部破坏掉。“何不自然,因缘故失?”

“本头不失,狂怖妄出。”其实他的头是一直存在的,并没有失掉,他只就是一念的痴狂之心,而不敢直下承当而已。所以说“曾无变易”,我们的头部其实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不管我们随顺妄想的因缘到了三恶道去,到了各式各样的地方,其实我们的真如本性没有失掉。所以说“何藉因缘”,你不能说是绝对的因缘,不可以。

所以,我们了解这一念心性的时候,它不是绝对性的自然,它也不是绝对性的因缘,这一点要注意。

这个是这样:从修行的角度,你要先站在不变的、自然的角度来谈因缘,就是称性起修。我们先相信自己有佛性,刚开始是“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

我们讲自然跟因缘是不二,对不对?但是你修行的角度,先肯定自然,我们的本性没有失掉,然后从这个地方再假借因缘来开显。先求不变,再求随缘,从不变的角度来谈随缘,是这个观念。

子二、约狂破

前面是从觉悟的角度来探讨所谓的因缘跟自然,这以下是从迷惑的角度。“狂”就是痴狂之性,这是比喻我们众生一念的无明妄想。我们看经文。

【图五】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

先破绝对的自然。说“本狂自然”,从一个无明痴狂的体性来说,如果它是绝对自然而有,说妄想痴狂是绝对自然而有,“本狂自然”,那么“本有狂怖”,那就表示说,我们本来就具足痴狂之性。那这样讲,痴狂之性既然本来具足,那应该时时刻刻都出现才对呀。不管你是凡夫,不管你是成佛,既然狂性是自然,它应该经常表现出来才对呀,因为它自然而有嘛。“未狂之际,狂何所潜?”假设他已经回光返照了,消灭了狂妄之心,那么他原来那个狂妄之性又潜伏在哪里呢?说一个人成佛以后,他把无明妄想破坏了,那么他无明妄想又跑哪里去呢?既然是自然,自然就不应该消失掉啊。所以,无明妄想也不是自然而有,不能讲自然。

再破因缘,破绝对的因缘。“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既然在没有痴狂之前找不到痴狂之性的存在,那就表示它不是自然而有,所以“头本无妄,何为狂走”?既然头本来就没有痴狂,又是什么因缘而狂走呢?使令他生起痴狂的真的因缘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又找不到原因。我们说无明妄想是因缘生,但是什么因缘而生呢?请你道一句。你又找不出它的最初的因缘,又觅之了不可得。所以无明妄想也不是因缘。

妄想为什么非自然?它这里说,因为真不起妄。真实的心不能生起妄想,所以它不是自然。那么妄想为什么非因缘呢?因为妄本无因。因为它没有生起的原因,所以你也不能说它是因缘。所以佛法对于对立性的、决定性的自然跟因缘是破坏的,但是对于回归一念心性,谈到不二,“理具不碍事造事造不碍理具”,这个因缘自然佛陀是肯定的。我们看总结的地方就容易清楚。

癸二、悟本俱非

当我们觉悟的时候,我们知道头部是本来具足的,它本来没有失掉。

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

当我们知道,能够真实地觉悟,头自始至终都没有失掉,所谓的“知真本有” 。我们的真如本性,不管是怎样地打妄想,心性是永远没有失掉的。第二个,识知狂走,我们又能够了解到一念的痴狂之心而产生了狂走,而这个痴狂之心是虚妄不实的,“达妄本空”。所以,你能够达妄本空,又能够知真本有,你就知道心外求法的因缘、心外求法的自然通通是戏论,但是心内的因缘跟心内的自然是真实的道理。

这个地方等于是总结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的道理。这个知真本有就有点自然的味道。因为真实本性是自然而有,所以你怎么弄它都不会失掉,你造什么杀盗淫妄,你还是可以成佛。达妄本空就是有点因缘了,它缘生缘灭,没有实体。所以你要知道,我们这一念心是理具事造,两重三千同居一念心性。从一念心性出发,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你说因缘说自然通通对;你要心外求法,说因缘说自然通通不对。它的关键点在于你是向外攀缘还是回光返照,关键在这个地方。

我们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其实它整个开悟的过程在前面三卷半。很多重要观念诸位都要好好体会,因为这个对你未来的修行乃至于在临命终的时候非常重要。你遇到临命终的时候,你所有的境界都现前,你怎么观照,就影响到你是不是生起正念。我讲实在话,你跟妄想抗拒你不是它的对手。蕅益大师讲,你跟它对立啊,你绝对不是它的对手,你要有善巧方法。你说你无始劫来熏习很多的烦恼、很多的妄想,临命终的时候你能够不随它转,那你一定要有观照力了。你说你用佛号去压它,我保证你不是它的对手。只有事修,你很难达到临终正念,因为它势力太强。它无始劫熏习而成,你念佛只有今生栽培,所以你如果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很吃亏的。你面对无明妄想你很吃亏的,你不是它的对手的。但是你有理观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身为一个没有根源的妄想,你要掌握它的原则,你很快把它照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修习观照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喜欢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请大家收藏:(m.ayshuwu.com)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爱乐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震惊!天道剑君他被白莲花俘获了这个反派太过深情全民转职:此即智慧之殿堂人鱼盟誓一级警戒隐灵诀混迹花都双魂冰心劫法术真理陆隐小说全文完结阅读免费黄金时代里的名侦探公平夫君有个心上人重回1998,小青梅是个粘人精初之心盛霆烨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为娶丞相之女,纨绔她位极人臣了巨龙王座长生不老的我埋葬了无数个世界轻尘栖弱草之异世侧妃血莽万古神帝张若尘
经典收藏撒娇哭包弟弟变疯批啦!浓烈的紫雾步仙梯这个精灵世界有点奇怪渣王想纳妾,这个王妃我不当了羊妻逆袭:调教狼王当奶爸麒麟子诞生?但是不是我穿越女特工,我家王妃拽爆了千寻仙途主母二嫁!病弱王爷你有喜了冲喜新婚夜,昏迷不醒军官破了戒兽世独宠:妖孽狐夫你别动!七零军官恋爱脑,异能媳妇是块宝傅太太勇闯娱乐圈三界外传快穿:殿下她又病又凶开局被流放,狂扫京城各仇家府邸打爆星空昙花一现惹相思顾太太总想离婚继承亿万家产
最近更新就这开局,凭啥去修仙宿命之噩四合院重生从51年何雨柱开始爱情公寓:我为众女倾入大爱重生夺回气运后掀全家饭桌出格灵师志:封魔纪元血姬领主:我打造了史诗级领地帝御万宙魂穿高达:开局我抢了迅雷九州仙缘:云飞传奇女神爱上冷面神探结婚送盆小绿草心淼归来:纳川的宠妻日常原神:天理,开门,逐火十三英桀终极蛀虫混成新罗善德王班主任她又美又飒说好穿越洪荒,我怎么到了希腊?穿越深空之四个男人一台戏阮梅女士向您发出了造神邀请!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钦予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txt下载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